康網 Tag標簽 [抗原]如下: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神經棘紅細胞增多癥如何分型?
2024-04-06(1)Bassen-Komzweig綜合征:又稱無β-脂蛋白血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床表現為棘紅細胞增多、β脂蛋白缺乏、脂肪吸收,良共濟失調視網膜病變可伴肌萎縮、性腺萎縮、弓形足等。
-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常見病因
2024-04-01急性ITP多發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復期,如風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患者血清中有較高的抗病毒抗體,血小板表面相關抗體明顯增高,故認為是病毒抗原引起的。發病機理可能是包括病毒抗原在內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與血小板fc受體或是病毒抗原產生的自身抗體與血小板膜起交…
-
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應注意什么?
2024-03-291.建立自己的健康檔案,定期到醫院隨訪檢查。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如果發現疲乏無力,食欲不振,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在檢查中,同時發現有e抗原陽性,則表明病人有較強的傳染性,應進一步檢查治療。
-
是小三陽就不需要治療嗎?
2024-03-27乙肝/小三陽/是否需要治療,首先要明確/小三陽/的含義。所謂/小三陽/是指在乙肝兩對半檢查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體(抗HBe)和乙肝核心抗體(抗HBc)三項指標同時陽性的現象,實際上是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陰性的肝炎。
-
紅斑狼瘡病因
2024-03-271.遺傳因素文獻報道有同胞姐妹得病,在同家族中可有無癥狀患者,或患其他結締組織病、高丙球蛋白血癥者。親屬中抗核抗體的陽性率也較高。組織相容性抗原如HLA-A1B、DR3、HLA-DR2、C4a與本病相關,而且抗ROSA抗體與DR3陽性的新生兒狼瘡密切相關,這些均提示本病存在遺傳傾向。
-
肝炎抗體
2024-03-24目前已知有5種病毒性肝炎,要區別它們,必須檢測出是哪一種病毒。每一種肝炎病毒都有各自不同的"抗原"和"抗體",反映出病毒感染的狀況,這些"抗原"和"抗體",我們把它稱為肝炎病毒"標志"。
-
肝炎患者能不能結婚?
2024-03-16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人假如正在患肝炎,當然不能結婚,應等到病情達到"基本治愈"后再結婚,也就是說急性肝炎達出院標準后穩定6個月以上,慢性肝炎達好轉標準后穩定1年以上才能結婚。已確診為肝炎肝硬化的病人,原則上不應結婚,勉強結婚對雙方及下一代均為不利。
-
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2024-03-16[英文名稱]HepatitisBCoreAntigen,HBcAg。
-
丁肝的傳染源有哪些?
2024-03-15丁肝的主要傳染源,無疑是丁肝的慢性患者和丁肝病毒攜帶者。我們已經知道,丁肝病毒的復制必須依賴乙肝病毒的輔助,只有當乙肝病毒復制產生的乙肝表面抗原裝配在丁肝抗原和丁肝病毒核糖核酸的外部,方能組成完整的丁肝病毒顆粒,這一過程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細胞內進行。因此,…
-
胃炎與免疫因素的關系
2024-03-11醫務工作者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免疫因素與胃炎有密切的關系,其中以萎縮性胃炎關系最為重要。
-
乙型肝炎患者能否生育?
2024-03-10若患有乙型肝炎,應該先到醫院檢查E-抗原和E-抗體。如果E-抗體陽性,就說明傳染性很小,基本上可以生育了。如果E-抗原陽性或E-抗原和E-抗體都是陰性,那就需要在分娩后馬上給寶寶注射乙型肝炎高價免疫球蛋白,以后還要定期注射,直至生后6個月。90%左右的嬰兒在出生前不會被感染…
-
乙型肝炎血清學檢查的指標和意義?
2024-03-09檢查的意義是為了確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依據,了解肝細胞是否受到損壞及其嚴重程度。
-
肝炎的病原及傳播途經
2024-03-06①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種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直徑25~29nm,在外界抵抗力較強,能耐受50℃60分鐘。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從腸道排出,通過日常生活接觸而經口傳染。
-
MS的治療方法-對抗原及T細胞受體的治療
2024-03-05針對抗原的治療在國外進行的臨床藥物試驗有口服的牛的MBP成分、APL、可溶性HLA-DR2與MBP非共價結合物。主要目的用于抑制T細胞反應的T細胞疫苗和T細胞受體疫苗雖然已用于臨床,但療效不如乙酸。
-
紅斑狼瘡的誘因
2024-03-041.遺傳因素文獻報道有同胞姐妹得病,在同家族中可有無癥狀患者,或患其他結締組織病、高丙球蛋白血癥者。親屬中抗核抗體的陽性率也較高。組織相容性抗原如HLA-A1B、DR3、HLA-DR2、C4a與本病相關,而且抗ROA抗體與DR3陽性的新生兒狼瘡密切相關,這些均提示本病存在遺傳傾向。
-
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體系統
2024-02-281.表面抗原與表面抗體(抗-HBs)成人暴露于HBV后最早1-2周,最遲11-12周血中首先出現了HBsAg。在慢性患者和無癥狀攜帶者中可持續存在多年。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2024-02-27所謂澳抗,就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1963年,Blumbe氏在一名因患血友病而多次接受輸血治療的患者血清中發現一種特殊抗體。該抗體只能和當地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血清起反應,因而推斷這些澳大利亞土著的血清中有一種特殊的抗原物質,當時便把這種抗原物質命名為澳大利亞抗原,簡稱澳…
-
關于乙肝的四種傳染途徑
2024-02-15肝炎的病因很多,但日常為病毒性肝炎最常見,因此人們習慣將病毒性肝炎簡稱為肝炎。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徑有四種:
-
系統性紅斑狼瘡性腎炎的病因
2024-02-08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因仍未明確。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一些外來抗原和內源性抗原作用于免疫功能異常的患者,使B淋巴細胞高度活躍增殖,產生大量自身抗體,并與相應抗原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沉積于腎小球,從而損害腎臟,發生狼瘡性腎炎。作為內源性抗原的DNA與腎小球基底膜結合,并與…
-
有關乙肝父嬰傳播
2024-02-04關于乙型肝炎的垂直傳播,以往注意力偏重于母嬰傳播;事實上,父嬰傳播也是乙型肝炎傳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途徑。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當父親為乙肝"大三陽"患者時(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均陽性),其子代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可達85%以上,即使其父為"小三陽"(表面抗原,e抗體,…
-
戊肝病毒的診斷檢查
2024-01-31(1)免疫電子顯微鏡:用患者恢復期血清作抗體,檢測急性期患者的糞便及膽汁中病毒抗原;或用已知病毒檢測患者血清中相應的抗體。
-
狼瘡性腎炎西醫發病機理
2024-01-28狼瘡性腎炎發病機理目前尚無肯定的、可重復驗證的、動物實驗與臨床結果一致的結論。目前多數學者認為,一些外來抗原(如逆病毒)和內源性抗原(如DNA、免疫還需蛋白、淋巴細胞表面抗原)作用于免疫調節功能異常的患者,使B淋巴細胞高度活躍增殖,產生大量自體抗體,并與相應抗原結合…
-
怎樣判斷乙肝病毒傳染性的大小呢?
2024-01-261.乙肝"兩對半"(乙肝病毒五項指標)檢查時,出現"大三陽"的情況,即表面抗原(符號是HBsAg)、e抗原(符號是HBeAg)和核心抗體(符號是抗-HBC)同時陽性。這是乙肝病毒經典的組合模式。其中,e抗原陽性是乙肝病毒復制的直接證據,這種情況出現,表示體內有乙肝病毒復制,傳染性強。
-
什么是異型肝炎?
2024-01-08對于表面抗原陽性、E抗體、核心抗體陽性的所謂"小三陽"患者,應區別情況具體對待。如果經過一次肝炎發作或經正規抗病毒治療,由"大三陽"轉為"小三陽"或是"小二陽",有時甚至于轉為e抗體和核心抗體陽性。常意味著疾病康復;但如果血清中病毒基因仍高,肝功能異常,常說明病毒變異。…
-
"大三陽"和"小三陽"
2024-01-08"大三陽"指的是"表面抗原"、"核心抗體"和"e抗原"同時陽性。
-
先天性紅細胞生成異常性貧血的診斷
2024-01-08CDA的診斷主要依據以下幾點:良性、正色素性難治性單純貧血伴持續或間斷性黃疸;網織紅細胞不高;骨髓紅系明顯增生,且有典型的形態學改變,粒系巨核系細胞正常;可有地中海貧血樣紅細胞珠蛋白肽鏈的異常HEMPAS抗原和i抗原的變化;可有陽性家族史。
-
治療乙肝是部分效應還是完全效應?
2024-01-06(1)要求患者的癥狀和體征消失或明顯改善,患者身體沒有明顯不適,不再疲乏、食欲正常、沒有惡心和腹脹、肝區不適消失、小便顏色正常、臉色正常、肝掌及蜘蛛痣消失等。
-
乙肝的檢測方法
2024-01-04目前國內多數醫院開展的乙型肝炎血清檢測項目有以下幾種:①乙肝三系(又稱乙肝五項、乙肝二對半);②前S2抗原/抗體;③HBVDNA;④DNA-P。現對以上檢測指標介紹如下:
-
與自身免疫性肝炎相關的自身抗體有哪些?
2023-12-271、抗核抗體(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是慢性肝病中第一個被測出的自身抗體,與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相關。目前將抗核抗體和/或抗平滑肌抗體作為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標志性抗體,但約有20%~30%的I型患者上述抗體陰性。抗核抗體有多種,包括抗核仁、核漿內蛋白及核膜型等等。
-
乙肝治療效果的判定標準
2023-12-22許多患者認為只有大小三陽全部轉陰才是乙肝治療的唯一目的。其實,這種觀點是非常不正確的,也不符合目前乙肝治療的實際情況。比較客觀科學的療效判定標準可分為以下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