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網 Tag標簽 [周]如下: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哪些周圍性面癱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2024-04-14通過電生理檢查,發病后F波持續消失或發病3周內面神經電圖變性90%以上的患者預后不良。保守方法常不能完全恢復且有聯動、面肌抽搐等。因此建議這些患者及早(發病21天內)手術治療。
-
現代醫學對肝腹水的認識
2024-04-14現代醫學認為充盈不足和外周血管擴張、充盈過度、腎臟因子和腹水的循環等是肝硬化腹水的主要影響因素。
-
什么是兔眼征?
2024-04-08周圍性面癱后遺癥萎縮特別嚴重時,上下眼皮萎縮外翻,眼球發紅,形似兔眼,也叫兔眼征此時眼裂反而變大。
-
CD20單克隆抗體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2024-04-07利妥昔單抗(美羅華)375mg/m2,1次/周×4周共用4次為1個周期,間歇6個月進行第2個周期,總共6個周期,給利妥昔單抗(美羅華)的第35天予苯丙氨酸氮芥(馬爾法蘭)0.25mg/kg,口服,第1~4天,潑尼松100mg,口服,第1~4天,每4~6周重復1次。
-
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犟頭倔腦的原因
2024-03-29強直性脊柱炎是關節病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不同種族及國家,其人群患病率不盡相同。強直性脊柱炎大多發生于10-40歲,發病高峰年齡為20-30歲,40歲以后發病者少見。男性比女性多見。據資料統計。其男性和女性病人之比約為(10~4):1。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女性強直性脊柱炎病人數量…
-
急性周圍性面癱急性期是什么時候?
2024-03-29自發病第1日起3天以內一般為急性周圍性面癱急性期,此時面神經剛剛中風并沒有壞死,屬陰陽平衡失調,一般的急性期病情是進行性加重的,即使用藥對癥也不易遏制病情。在急性期若用藥準確及時,一進入恢復期很快就能徹底恢復到正常。
-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肌病
2024-03-16周期性麻痹為肌肉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上下肢及軀干軟癱發作,伴隨電興奮性和反射的消失。多次發作時麻痹程度不一定相同,嚴重時所有的骨骼肌包括呼吸肌均陷入麻痹,而面肌、咀嚼肌、吞咽肌及動眼肌常侵犯較輕,平滑肌不受影響,心功能很少受累。發作可持續數小時至數日,勞累,…
-
胖人夏季小心腦供血不足
2024-03-03夏日炎熱,高溫燥熱,是許多疾病的高發季節,也是胖人最難捱的季節。胖人在夏天要特別注意降低心腦血管周期性缺血程度。因為胖人的血管壁上沉積著大量脂肪,血液中也有大量脂質斑塊,容易使動脈形成粥樣硬化,加劇血管堵塞,影響體內血循環速度,減緩新陳代謝,增加心臟負擔,使…
-
兒童外周性面癱的檢查
2024-02-20⑸、面神經功能測定,即神經興奮性試驗,這種試驗即使在最年幼的小孩也可施行,同時最好在面癱一開始就作,并每天由同一個人進行,有時也可能作涎腺閃爍測定;
-
單側周圍性面癱的癥狀
2024-02-17單側周圍性面癱者,面部兩側不對稱。患側表情動作喪失,不能蹙額眉、閉眼,久之下瞼外翻流淚,結膜角膜因長期外露而干燥發炎。患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并偏向健側,以說話、發笑與做露齒動作時明顯。鼓腮時漏氣,不能發波、坡等爆發音。進食時液體易從口角外流,固體易嵌塞在齒…
-
周期性血小板減少癥的介紹
2024-02-14周期性血小板減少癥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減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該病比較常見,血小板減少與血小板增多或正常以規律的間隔交替出現,其間隔通常為20一30天。本病多見于女性,其發作常與月經一致,月經期血小板減少,出血量增多。巨核細胞一般不減少,以皮膚粘膜出血為主…
-
小兒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的化療方案
2024-02-10VAPA方案是一種多藥強化的序貫式綜合治療程序,經歷14個月的治療,不包括有C預防治療,對小兒ANLL治療效果,尤其是長時期的緩解確有較大改善,VAPA方案組織及用法如下:
-
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目標
2024-02-10強直性脊柱炎,為脊柱各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的侵襲性炎癥。一般先侵犯骶髂關節,其后由于病變發展逐漸累及腰椎、胸椎和頸椎,出現小關節間隙模糊、融合消失及椎體骨質疏松破壞、韌帶骨化,終致脊柱強直或駝背固定,被稱為不死的癌癥,雖不能直接危及生命,但已經成為繼癌癥心腦血管…
-
現代醫學認識肝腹水病因
2024-02-09現代醫學認為充盈不足和外周血管擴張、充盈過度、腎臟因子和腹水的循環等是其主要影響因素。
-
萬珂治療骨髓瘤有哪些副作用?
2024-02-05萬珂的不良反應主要集中在消化道,但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萬珂治療相關的周圍神經病變在大部分患者中是可逆的,依據劑量調整方案可很好地加以控制;中性粒細胞減少等發生率很低,無傳統化療藥物常見的脫發、黏膜炎、多臟器損害等不良反應,提示萬珂安全性較好,可與多種化療藥…
-
結節性紅斑的早期癥狀
2024-02-04結節性紅斑初期癥狀多有發熱及關節痛.皮損常突然發生,小若梅李,大似紅棗,少則數個,多達數十。對稱出生,繞胚而發,尤以脛前居多。如瓜藤所纏,微隆皮面,皮膚緊繃周圍腫脹,觸之灼熱而疼痛。其色由鮮紅漸為紫紅,最后變為黃色,自行消退。結節可持續數天或數周,緩慢消退,多無潰瘍…
-
小兒急性白血病的化療
2024-01-30VAPA方案是一種多藥強化的序貫式綜合治療程序,經歷14個月的治療,不包括有C預防治療,對小兒ANLL治療效果,尤其是長時期的緩解確有較大改善,VAPA方案組織及用法如下:
-
周期性麻痹肌病如何診斷?
2024-01-22周期性麻痹是一組以反復發作性軟癱為特征的疾病。臨床以低鉀型最常見,多與鉀鹽代謝障礙有關。診斷依據:
-
急性膽囊炎會有哪些病變?
2024-01-211、單純性膽囊炎可見膽囊壁充血,粘膜水腫,上皮脫落,白細胞浸潤,膽囊與周圍并無粘連,解剖關系清楚,易于手術操作。屬炎癥早期,可吸收痊愈。
-
多發性硬化常識介紹-人的神經系統
2024-01-20人的神經系統是一個由相互聯系的兩個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所組成的有著復雜纖維聯系的網絡。
-
病毒性肝炎病人并發腹水如何處理?
2024-01-15測體重每周1-2次,測腹圍每天1次,觀察有無心悸,呼吸困難,了解腹水消漲情況。
-
甲亢性肌病介紹-甲亢并周期性麻痹
2024-01-10周期性麻痹血鉀可增高、正常或降低,但甲亢周期性麻痹者血鉀多降低,周期性麻痹可發生于甲亢之前、甲亢癥狀明顯時或甲亢緩解之后。男性比女性多,一般在使用抗甲亢藥物和對癥治療后,病情可以緩解。甲亢并周期性麻痹的發生與甲狀腺素的合成和釋放過多有關,是由于甲亢患者的糖負…
-
外周血干細胞治紅斑狼瘡
2024-01-09近日,首例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復發性、系統性紅斑狼瘡獲得成功。
-
慢性周圍性面癱的表現
2024-01-07慢性的則表現為病側自覺眼睛發澀,嘴不好使,面部感覺麻木(有的只有面部感覺麻木,沒有病側自覺眼睛發澀,嘴不好使癥狀),病情沒有明顯的高峰期,早期病情時好時壞,不易引起病人重視,到后來(一般是幾個月或幾年后),病情越來越嚴重,臨床癥狀很象急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痹高峰期的…
-
萬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時的不良反應
2024-01-06萬珂的不良反應主要集中在消化道,但嚴重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萬珂治療相關的周圍神經病變在大部分患者中是可逆的,依據劑量調整方案可很好地加以控制;中性粒細胞減少等發生率很低,無傳統化療藥物常見的脫發、黏膜炎、多臟器損害等不良反應,提示萬珂安全性較好,可與多種化療藥…
-
急性周圍性面癱靜止期
2024-01-05自發病第3個月--4個月的一般為急性周圍性面癱靜止期,屬陰陽平衡失調。在靜止期的急性周圍性面癱后遺癥若不用藥或用一般的藥物病情會靜止不動,若用反藥病情會加重或由單側變為雙側或突然復發或提前進入萎縮期,不是用特別對證的藥病情都不會有明顯進展。
-
支氣管擴張的病理變化
2024-01-04肉眼觀支氣管擴張多發生于一個肺段,也可在雙側多個肺段發生。病變支氣管可呈圓柱狀或囊狀擴張。擴張支氣管、細支氣管可連續延伸至胸膜下,亦可呈節段性擴張。擴張支氣管的數目多少不等,圓柱狀和囊狀擴張可同時并存,甚而使肺呈蜂窩狀。擴張的管腔內常潴有黃綠色濃性或血性滲出…
-
慢粒急變期的診斷標準
2023-12-30(1)原始粒細胞(Ⅰ型十Ⅱ型)(或原淋十幼淋、或原單十幼單)在外周血或骨髓中≥20%。
-
單側周圍性面癱的治療
2023-12-261.藥物治療:由于炎癥所致的面癱,可選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及促進代謝的藥物。如青霉素、強的松、三磷酸腺苷及維生素B1、B2等。
-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辨證分型
2023-12-24(1)腎陰虛型:心悸,氣短,周身乏力,面色蒼白無華,唇淡,伴有低熱、手腳心熱、盜汗、口渴思飲、出血明顯、便結,脈細稍數,舌質淡舌苔薄,或有舌尖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