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網 Tag標簽 [屈曲]如下: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痙攣型雙癱概述
2024-04-05痙攣型雙癱是最有代表性的腦性癱瘓病型,病因多為末成熟兒。典型癥狀表現為兩下肢腿反射亢進、踩陣孿陽性,上肢也多呈反射亢進痙攣性的癥狀。足呈尖足,一般有內翻傾向,在抗重力肌力(如大腿股四頭肌等)弱時,立位則可形成外翻、扁平足。膝一般為屈曲,當抗重力肌力強時,立位可…
-
痙攣型腦性癱瘓癥狀
2024-04-02痙攣型腦性癱瘓發病率占全部病人的60%一70%。一般以窒息與低體重兒易發本型,其病損部位主要在大腦皮層運動區的錐體系統,其特點是伸張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踝陣攣陽性,巴氏征陽性,肢體活動受限。上肢表現為肘關節屈曲內收,肘腕關節屈曲,握拳拇指內收,緊握于…
-
腦癱的分類
2024-03-30腦癱可根據患兒的運動障礙、受累部位和病情的嚴重程度進行分類。腦癱分為痙攣型;強直型;手足徐動型;共濟失調型;震頤型;肌張力低下型;混臺型。
-
輕偏癱的檢查
2024-02-28輕偏癱的檢查方法有面部輕癱的檢查;肢體輕癱的檢查;輕癱的肌張力改變檢查;輕癱姿勢異常檢查;輕癱的生理與病理反射檢查和輕偏癱步態異常的檢查。
-
怎樣矯正腦血栓病人的步態?
2024-02-15異常步態常常影響步行的速度和穩定性,且容易導致疲勞和疼痛等,應予以矯正。腦血栓病人常見的異常步態及其矯正方法如下:
-
股骨頭壞死的診斷標準
2024-02-04①、Allis征(下肢短縮試驗)(+):仰臥,雙髖、膝、踝屈曲并列于床上,觀察雙膝高低差。
-
腦癱患者上肢異常姿勢的矯正
2024-01-24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常呈典型的屈曲模式,表現為頭部前屈,兩臂在肩部內旋,肘、腕關節及指關節均屈曲位而縮在一起。這時可將患兒手臂抬高,伸展肩和肘,做外旋動作訓練。對前臂屈曲痙攣的腦性癱瘓患兒,如強硬拉起前臂時則可使患兒手臂變得更加屈曲。這時治療師應將手放在患兒肘…
-
痙攣型的表現特點
2023-12-13正常人能夠靈活動作和保持姿勢,是借助適當的伸張反射來維持的結果。如果肌肉伸張時反射性收縮過強,則出現活動受限、關節運動范圍變窄,而給人一種痙攣性僵硬的感覺。在臨床上,做關節被動運動時,若出現伸張反射亢進,而且對來自大腦的運動指令不能很好完成,從而出現運動障礙…
-
腦癱患兒的行走和移動技巧
2023-12-07常通過側向屈曲或后屈曲、軀干前傾來代償行走。當用步行器時,兒童可能會擺動骨盆和側前方移動腿,這樣雙腿交叉腿也屈曲。偏癱的兒童雙側不平等負重,患腿踝跖屈或屈髖伸膝,以不等長步幅行走。徐動的兒童易失去平衡和蟀倒,常有一種跨越步態,站著不動比不停的行走更困難。
-
強直性脊柱炎能否控制?
2023-11-21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看到一些晚期患者因髖關節的屈曲攣縮而引起特征性的固定步態,直立位時雙膝關節被迫維持某種程度的屈曲,脊柱在屈曲位置融合而形成的駝背畸形,就常常向醫生提出疑問/強直性脊柱炎能根治嗎?/這個問題成為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及家屬最關心的問題。
-
預防臥位畸形
2023-10-30要保持正確的活動體位。體位正確能使兒童以正常方式做得更多。讓他多運動,而不要完全用支具矯正。過多的支撐反而使他不想學會運動,要有規律地變換他的體位。
-
腰椎病的家庭推拿治療
2023-10-26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人,可在家由家人進行推拿治療。治療時手法要輕緩、柔和,不可生硬過猛,用力要得當,以減輕病人的疼痛為主要目的。
-
痙攣型小兒腦癱的癥狀
2023-09-23上肢表現為肘關節屈曲內收,肘腕關節屈曲,握拳拇指內收,緊握于掌心中。兩上肢運動笨拙、僵硬、不協調。兩下肢僵直,內收呈交叉狀,髖關節內旋,踝關節跖屈。扶站時。兩足下垂、內翻,足尖著地,足底不能踩平,走路時呈剪刀樣步態.其步幅小,用足尖行走,不能奔跑。
-
腦癱患兒坐椅子的要求
2023-09-17腦癱患兒坐的椅子有些特殊要求,選擇椅子時要特別注意。合適的椅子標準包括:合適的椅面高度,椅面深度和靠背高度。如果患兒頭部的穩定性較差,椅背須適當加高,還可在椅背上安置特殊的頭部固定架。如果患兒的軀干控制能力差,須在椅子上安裝扶手,給軀干及雙手提供適當的支撐。…
-
腦癱兒童的痙攣模式的表現
2023-09-15上肢為肩胛帶下壓,肩內收內旋,肘腕指屈曲、前臂旋前、下肢為髖膝屈曲、髖骨內收內旋、足尖。習慣性姿勢和運動;雙癱或四肢癱易長期匍匐爬行或兔跳爬或W坐很長時間,偏癱兒童常臂部側移移動.
-
小兒腦癱發病原因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