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網 Tag標簽 [球蛋白]如下: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骨髓瘤的實驗室檢查項目
2024-04-16(1)血清異常球蛋白增多而白蛋白正常或減少。尿凝溶蛋白半數陽性。
-
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要點
2024-04-022.血清蛋白電泳:丁或日球蛋白顯著增高,或p及7球蛋白之間出現呈單株峰型M球蛋白。
-
肝硬化免疫學變化的臨床意義
2024-03-29肝硬化時肝臟的枯否氏細胞(Kupffercell)不能有效地發揮吞噬濾過作用,使門靜脈血中的抗原不能被清除,以致出現高抗原血癥。業已證明這些抗原主要是腸原菌。大量的抗原刺激脾臟、淋巴結等免疫組織,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于是產生了大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增高主要是腸原菌刺激…
-
骨髓瘤的類型
2024-03-25根據瘤細胞所產生的免疫球蛋白的不同,骨髓瘤具有不同的類型。正常情況下體內不同的免疫球蛋白有不同的功能。每種免疫球蛋白由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所組成。重鏈有五種:G,A,D,E和M。輕鏈只有兩種:κ和λ。大多數骨髓瘤病例(約占65%)為IgG(即重鏈為G,輕鏈為κ…
-
多發性骨髓瘤的病理變化
2024-03-24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是漿細胞的惡性腫瘤。骨髓內腫瘤性漿細胞增生,常侵犯多處骨組織,引起多發性溶骨性病損。腫瘤性漿細胞可合成并分泌免疫球蛋白。由于腫瘤性漿細胞為單克隆性,故所產生的免疫球蛋白為均一的、類型相同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具有相同的重鏈和輕鏈。漿…
-
重鏈病與多發性骨髓瘤
2024-03-22重鏈病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所見均依重鏈類型不同而不同。重鏈病和MM的鑒別主要依賴免疫電泳發現血中僅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重鏈存在,而無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存在。血和尿中免疫球蛋白輕鏈定量測定可幫助鑒別重鏈病和MM,前者血和尿中無而后者血和尿中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存…
-
紅斑狼瘡的紅斑治療
2024-03-211、丙種球蛋白:大劑量球蛋白靜脈注射通過抗體封閉作用治療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不能控制的難治性患者、國內外均有成功經驗。但此法對不同的病人療效差異很大,也有一定副作用。價格昂貴應用受限。
-
乙肝病毒攜帶婦女能懷孕嗎?
2024-03-12早在7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斷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人群中乙肝病毒攜帶者大為減少。
-
純合子(β0)球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臨床表現
2024-03-11純合子(β0)球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患兒出生時正常,出生數月后,HbF逐漸被HbA(α2β2)替代,患兒出現貧血,呈進行性加重,可有發熱、納差、腹瀉、黃疸、肝、脾逐漸腫大。3~4歲時表現生長發育遲緩,精神萎靡,面無表情,體弱無力。
-
非漿細胞疾病與多發性骨髓瘤
2024-03-10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雖然是惡性漿細胞病的重要特征,但也可見于非漿細胞疾病如:慢性感染(結核病骨髓炎、巨細胞病毒感染、丙型肝炎、艾滋病)。
-
多發性骨髓瘤的表現有哪些?
2024-03-03多發性骨髓瘤又稱細胞骨髓瘤,是由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漿細胞發生惡變,大量單克隆的惡性漿細胞增生引起。多發性骨髓瘤在世界各國發病不一,歐美國的發病率每年2-4/10萬。我國亦不少見,并呈增多趨勢。發病年齡多40歲以上,50-70歲者占發病總數75%,男女患病之比3:1.病因…
-
多發性骨髓瘤概述
2024-03-02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惡性漿細胞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又稱骨髓瘤、漿細胞骨髓瘤或Kahler病。雖然早在1844年對此病已有人作出描述,但直到1889年經Kahler詳細報告病例后,多發性骨髓瘤才普遍為人們所了解和承認。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單克隆漿細胞惡性增殖并分泌…
-
骨髓瘤是怎樣形成的?
2024-02-29關于骨髓瘤細胞的起源,最初依據細胞形態及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特點,認為源于漿細胞的惡變,爾后的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提示骨髓瘤細胞起始于早期前B細胞(pre-Bcell)惡變,其根據是MM患者除有單克隆惡變漿細胞外尚有單克隆淋巴細胞,該淋巴細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基因…
-
多發性骨髓瘤的常規檢查
2024-02-28③病理性骨折。溶骨性損害多見于顱骨、骨盆、脊柱、肋骨、股長骨和肱骨的近端。常呈多個、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卵形穿鑿樣透高缺損,邊緣清晰,周圍無新骨形成現象。病理性骨折以脊柱的壓縮性性骨折最為典型。
-
急性再障的治療方法
2024-02-261.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急性再障的主要治療措施之一。
-
妊娠合并肝炎的預防措施
2024-02-25(1)甲肝為良性自限性疾病,甲肝病毒由糞便污染,經口傳染,特別是對毛蚶類食品更應注意。
-
溫抗體自體免疫溶血性貧血的診斷
2024-02-21溶血性貧血的典型表現及抗人球蛋白直接試驗陽性是診斷的依據。但有小部分病人黃疸不一定存在。
-
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征
2024-02-20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惡性漿細胞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又稱骨髓瘤、漿細胞骨髓瘤或Kahler病。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單克隆漿細胞惡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白。
-
多發性骨髓瘤出現高黏滯綜合征
2024-02-14血中單克隆免疫球蛋白異常增多,一則包裹紅細胞減低紅細胞表面負電荷之間的排斥力而導致紅細胞發生聚集,二則使血液黏度尤其血清黏度增加,血流不暢,造成微循環障礙引起一系列臨床表現稱為高黏滯綜合征,常見癥狀有頭暈、頭痛眼花視力障礙肢體麻木、腎功能不全,嚴重影響腦血流…
-
潰瘍性結腸炎的血液化驗
2024-02-07(1)血常規:貧血常見,主要有失血和缺鐵引起,50%--60%的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低色素性貧血。在疾病的急性期伴有發熱,中性白細胞增多,有時可見到中毒顆粒。
-
多發性骨髓瘤的分期
2024-02-06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與骨髓漿細胞總數密切相關,血清血蛋白濃度與骨髓瘤細胞生長因子IL-6的活性呈負相關。據此提出簡易分期如下:
-
藥物相關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治療
2024-02-06首先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藥物,特別是對嚴重溶血者,這是搶救生命的關鍵,同時監測紅細胞比積、網織紅細胞和抗人球蛋白試驗效價。但不少藥物可使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而無溶血者,不必停藥觀察。青霉素引起的輕度貧血,一般無需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大劑量青霉素引起抗人球蛋白試驗陽…
-
多發性骨髓瘤簡單介紹
2024-01-21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是漿細胞異常增生的惡性腫瘤,骨髓內有異常的漿細胞(或稱骨髓瘤細胞)的增殖,引起骨骼破壞,血清出現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內出現本周蛋白,最后導致貧血和腎功能損害。我國骨髓瘤發病率約為1/10萬,發病年齡大多在…
-
診斷MM的重要依據
2024-01-10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的出現,是MM的特點之一。但并非MM所特有,因為其他疾病也可伴有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此外,MM的不分泌型在血清中不出現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輕鏈。因此,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輕鏈的出現是MM的重要特點和診斷依據,…
-
多發性骨髓瘤的病變有哪些?
2024-01-10多發性骨髓瘤的特征為骨髓漿細胞瘤和一株完整性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IgG,IgA,IgD或IgE)或BenceJones蛋白質(游離的單克隆性κ或γ輕鏈)過度增生。
-
ITP病人使用丙種球蛋白的注意事項
2024-01-09盡管丙種球蛋白在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治療中起著廣泛的作用,但不宜濫用。使用丙種球蛋白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
多發性骨髓瘤的分型
2024-01-071.一般分型,可分為5型:(1)孤立型;(2)多發型;(3)彌漫型;(4)髓外型;(5)白血病型。
-
多發性骨髓瘤如何分期?
2023-12-29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與骨髓漿細胞總數密切相關,血清血蛋白濃度與骨髓瘤細胞生長因子IL-6的活性呈負相關。據此提出簡易分期如下:
-
多發性骨髓瘤的表現有哪些?
2023-12-27多發性骨髓瘤又稱細胞骨髓瘤,是由具有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漿細胞發生惡變,大量單克隆的惡性漿細胞增生引起。多發性骨髓瘤在世界各國發病不一,歐美國的發病率每年2-4/10萬。我國亦不少見,并呈增多趨勢。發病年齡多40歲以上,50-70歲者占發病總數75%,男女患病之比3:1.病因…
-
采取什么措施才能阻斷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
2023-12-23早在70-80年代,發達國家就已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斷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使人群中乙肝病毒攜帶者大為減少。我國自80年代起,臨床上也已應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為乙肝母親生育解決了后顧之憂。據臨床研究,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孕婦從懷孕20周起多次肌注乙肝免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