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治療抗藥性肺結核
小編精心推薦您閱讀中醫藥治療抗藥性肺結核 ,因為文章還是不錯的,請繼續.
原標題:中醫藥治療抗藥性肺結核 。
中醫藥治療抗藥性肺結核
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抗藥性肺結核進行的第一次世界調查表明:在每年記錄的600—800萬新病例中,有10%的患者至少抗一種結核藥,有2%的患者抗兩種以上的結核藥。在被調查的35個國家里,均發現有抗多種藥的肺結核。最嚴重的是印度、俄羅斯、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多米尼加、阿根廷等國。這些驚人的新數字證實,抗藥性肺結核正在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悄悄發生。如果不引起重視,抗藥性肺結核將會很快蔓延,這是近年世界衛生組織向全球發出的警告。
據專家提示,抗藥性肺結核近年在我國也有增加的趨勢,尤其在老年結核復發患者群中居多。有時采用抗結核的三聯、四聯藥物治療,仍無效果,倘若病情繼續進展,確實影響健康或危及生命。
祖國醫學對肺結核病早有記載,稱為肺癆,而現今的抗藥性肺結核可屬中醫肺癆的陰陽兩虛型范疇。主要臨床癥狀為消瘦、下午潮熱、全身乏力、咯痰或痰中帶煎服。
近年,中藥藥理研究證明,很多中藥具有較強的抑制結核桿菌作用。如百部、黃芩、白芨、白芍、蟲草、射干、夏枯草、黃連、黃柏、地榆、魚腥草、地骨皮、白果、銀花、連翹、款冬花、石榴皮等,可選上述中藥8—10味,每味20—30克,水煎服。在用抗癆藥物治療的同時,可同用中藥,既能增加療效,又能防止出現抗藥性。
臨床還可配合針灸或梅花針療法,可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加速新陳代謝,從而增加人體的抗病能力,因而有較好的輔助效果。針灸可選大椎、肺腧、膏肓、心腧、足三里、三陰交,每周2次,3個月為一療程。梅花針療法,主要選背部脊柱旁的背腧穴進行叩刺80—100次,以局部紅潤為宜。可以改善肺結核的諸多癥狀,如咳嗽、盜汗、潮熱、乏力、失眠等。
看完本文,您有何感想,不妨在下面的評論里留個記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