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治療急性膽囊炎
中醫(yī)治療急性膽囊炎
1.濕熱膽滯證治療方法:清熱利濕,理氣通下。
選方用藥: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5~25g,黃芩15g,半夏15g,木香7.5g,郁金15g,大黃15g(后下),車前子15g,木通15g,梔子15g,茵陳25g。該證為濕熱內(nèi)蘊(yùn)膽經(jīng),氣機(jī)不利所致。臨床多屬急性感染性膽囊炎,或化膿性膽囊炎。病人多以突然高熱、脅肋劇痛或發(fā)黃為主要特征。本方柴胡、黃芩清利肝膽,配半夏降逆止嘔,化痰利濕;木香、郁金疏利肝膽,行氣止痛;大黃瀉熱通便以除濕熱;車前子、木通瀉水道以排濕邪;梔子、茵陳清利肝膽濕熱以退黃。故本方為清熱利濕、理氣退黃之良劑。
2.毒熱內(nèi)壅證治療方法:清熱解毒,通瀉攻下。
選方用藥:大承氣湯加龍膽瀉肝湯加減。大黃15g(后下),厚樸10g,枳實15g,芒硝10g(沖),梔子10g,膽草10g,木香5g,生地10g,柴胡20g,黃芩15g,連翹30g,蒲公英30g,板藍(lán)根30g。
本證以毒熱內(nèi)盛,肉腐成膿為主要病理改變。臨床屬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或壞疽性膽囊炎。故選用大承氣湯通瀉攻下,并合用龍膽瀉肝湯清利肝膽。方中大黃、芒硝通里瀉熱、解毒散瘀;枳實、木香行氣止痛;梔子、膽草、柴胡清熱利膽;生地、黃芩涼血解毒;連翹、蒲公英、板藍(lán)根清熱解毒,專療毒熱內(nèi)壅。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解毒通下,利膽止痛之功效。在臨床上,高熱神昏者可加服安宮牛黃丸;精神萎靡不振,脈弱無力者可加用參附湯。
通過閱讀中醫(yī)治療急性膽囊炎,我們對中醫(yī),治療,急性膽囊炎這些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小編也很認(rèn)真的希望此文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