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的治療措施
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腦出血的治療措施 的具體內容:
高血壓腦出血又稱腦出血(出血性中風),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多發生于氣溫驟變和寒冷季節,病人年齡多在40~70歲。此類病人常有高血壓史或患有高血壓病,多在活動中或突然受到刺激或過于激動時突然發作。常表現有意識障礙、偏癱、失語、頭痛、嘔吐、抽搐、尿失禁等,如果是腦室出血則伴隨高熱但無定位癥狀。如果是腦干出血,病人突然昏迷,瞳孔縮小如針尖大小,預后很差。發病后血壓明顯升高,常在27~16千帕(200~120毫米汞柱)。目前認為,頭部CT掃描是診斷腦內出血最好的檢查方法,磁共振檢查對早期診斷準確性不如CT掃描。
高血壓腦出血分為三期:急性期(3星期內),恢復期(3星期~3個月),后遺癥期(3個月后)。治療原則是縮短急性期治療時間,防止再出血,降低血壓;減輕腦水腫;防治并發癥;防治應激性潰瘍。目的是挽救生命,減少殘疾,防止復發,提高生活質量。
一般治療包括臥床休息、保持安靜、避免搬動、加強護理與預防并發癥;加強營養、補充液體、維持電解質與酸堿平衡。特殊治療包括降低顱壓、調整血壓、防治感染、使用止血藥物。對于30毫升以內的血腫可以采取保守治療,30毫升以上的血腫最好采取手術治療。
因為高血壓腦出血病人發病迅速,進展快,對于血腫大或位于重要部位的血腫如果不及時清除或降低顱內壓就失去了搶救機會,但是手術也可能加速病人的死亡。以前手術效果不好,一般采取保守治療。目前手術方法改進,成功率逐步提高,對于危及病人生命和導致病人偏癱的顱內血腫逐漸趨于急診手術。
國外多采用CT掃描或磁共振立體定向及尿激酶溶解置管引流手術。CT定位精確度很高,相差不到1毫米。國內上述方法剛起步,僅限于幾個大醫院開展。開顱手術因為手術探查時很難找到出血的血管,無法止血,創傷大,手術后效果與保守治療相差不大。錐顱穿刺手術創傷小,但清除血腫效果差。采取小骨窗手術因為止血困難而被淘汰。錐顱碎吸手術比錐顱穿刺手術有較大改進,但是對于不規則腦出血,尤其是血腫內有隔膜時效果不佳。腦內窺鏡手術對于腦室出血效果較好,但對于腦實質內血腫尚未解決注水與止血的問題。國內專家進行了大量研究,發明了微創定向顱內置軟管吸引術,此手術簡便快捷、安全,不需要開顱手術,只需CT照片,不需在CT下定位,通過特制的尺板,定向準確,可經過顱內啞區較長距離命中靶點。硅膠軟管對腦組織損傷小,抽吸、引流同一管完成。可采用多軌道、多靶點清除血腫,可床邊實施手術,手術成活率較高,致殘率低,可能是目前一個很有前途的手術方法。
以上內容是由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