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膽囊結石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我國膽道疾病患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尤其是老年膽囊結石可誘發重癥急性胰腺炎或加重并發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等),造成患者多器官功能急竭、甚至死亡。給國家社會和家庭帶來負擔和痛苦。因此,提醒人們應走出老年膽囊結石無癥狀無須治療的誤區。一旦發現此病,要盡早采取積極治療措施,以爭取最佳治療時間。近一年來我科成功地為數十例膽囊結石合并慢性膽囊炎多年,飽受身心折磨,曾多次住院經保守治療均未取得滿意療效的高齡患者實施膽囊切除術。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均康復出院,現將護理要點介紹如下:
1、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點,重視心理護理。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減退,體弱多病。社會和家庭角色以及經濟狀況的改變,適應能力減弱,其心理狀況不同于已往,常易出現一些不良的心理反應。如孤獨、失落、隔絕、憂慮等,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正確的治療方向。針對這些,護理人員在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經常與之交流、溝通。及時了解病人的想法,加強心理疏通。同時要積極了解病人家屬對疾病和手術的看法,支持關心程度和經濟承受能力。以爭取到家屬的配合及理解,及時給予心理上的幫助和支持。最終讓病人和家屬以平和的心態去接受手術,以利于術后更好地配合治療及護理。
2、在病情觀察及護理方面,我們除了按膽囊結石的常規護理外,更注重于老年人患病后癥狀表現不典型常伴有多種疾病,并發癥發生率高的特點。①對病人全面、仔細、認真地進行護理評估:術前了解患者重要臟器的功能,主要化驗指標及輔助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護理系統,消除危險因素,提高其對手術的耐受力。術后1~3天監測生命體征、尿量、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根據監測到的信息及時評估,提出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②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當尿量<30 ml/h要結合老年人心、腎功能低下的特點,及時通知醫生,監測中心靜脈壓,查找原因;老年人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率高且較嚴重,是引起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為此我們術后重視指導病人深呼吸及正確的咳嗽、咯痰方法。定時拍背、鼓勵并協助其早期下床活動等,有效預防了術后肺部感染的并發癥。③由于老年人皮膚變薄,皮下毛細血管減少,影響營養供給,加之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等易發生褥瘡。我們給予氣墊床、定時更換體位,避免局部長期受壓。④結合老年人生理、病理特點,注意藥物不良反應的觀察,慎用鎮痛鎮靜劑等,幫助病人順利渡過危險期。⑤在健康教育方面,重點向病人及家屬講明膽囊切除后因膽汁排瀉功能紊亂,會造成脂肪性腹瀉。加之老年人胃腸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減弱的特點,與病人家屬一起制定飲食計劃,調整飲食結構,合理進食。
當今護理工作應以病人特有的生理、心理、治療上的需求為出發點,重視護理評估。針對現存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實施護理,是預防術后并發癥,促進病人康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