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氣管炎病人喘息的中草藥(二)
治療氣管炎病人喘息的中草藥(二)
苦參:含苦參堿、苦參黃酮及金雀花堿等。
性味歸經:寒,苦。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作用:清熱燥濕,祛風殺蟲,平喘。經證明苦參煎劑和苦參總堿有平喘作用,其中氧化苦參堿及槐根堿平喘作用較顯著。臨床用于治支氣管哮喘有一定效果。
不良反應:少數病人有輕微嗜睡。吸入用藥時對局部有刺激作用,多引起喉癢或咳嗽。
椒目:含有揮發油,油中含異茴香腦、牦牛兒醇等。
性味歸經:苦,寒。歸脾、膀胱經。
作用:行水,平喘,止痛。
不良反應:少數人有頭昏、惡心、發熱感等。
胡頹子:含有生物堿、黃酮甙、香豆素、三萜、酚性物質、鞣質等。
性味歸經:平,酸、苦。歸肺經。
作用:止咳平喘。
不良反應:穴注時個別人有過敏反應,感畏寒和戰栗。
七葉蓮:鵝掌藤嫩枝含有揮發油。
性味歸經:溫,苦、甘。歸肺經。
作用:舒筋活絡,消腫止痛。
不良反應:肌注僅有輕度酸脹感,個別有嗜睡現象,與其鎮靜作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