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腸炎的辨證分型治療(二)
十二指腸炎的辨證分型治療(二)
(4)脾胃虛寒:治法:溫中健脾。
方藥:黃芪健中湯加減。方中黃芪、甘草益氣補中;飴糖益脾氣而養脾陰,溫補中焦;桂枝溫通陽氣,白芍補益陰血,配甘草緩急止痛;生姜溫胃散寒,大棗補益脾氣,諸藥相伍,于辛甘化陽之中,又具酸甘化陰之用,共湊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之功。如泛酸者,可加吳茱萸暖肝溫胃以制酸,另可力瓦楞子和胃止酸;泛吐清水較多者,可加干姜、陳皮、半夏、茯苓等以溫胃化飲;如寒盛而痛甚,。區吐肢冷,可加用理中丸溫中散寒,中陽得運,則寒邪自散。痛止之后可用香砂六君子湯調理。
(5)胃陰不足:治法:養陰益胃。
方藥:益胃湯加減。方中沙參、麥冬、石斛、玉竹滋養胃陰;白芍、甘草酸甘化陰,斂陰止痛;陳皮、半夏理氣和胃,又可防止養陰藥的膩隔之弊,諸藥合用,共湊養陰益胃之功。如兼有氣虛,癥見食納減退,倦怠乏力,可加入太子參,甚則西洋參;如胃脘灼痛,固定不移,舌暗少津有瘀斑,或見嘔血、便血者,為陰虛夾瘀,可加失笑散活血化瘀;如胃脘痞悶,納呆作嘔,大便不爽,為陰虛夾濕,加砂仁、厚樸、苡米,以燥濕和胃健脾。
(6)瘀血阻絡:治法:化瘀通絡和胃。
方藥:手拈散合失笑散加減。方中五靈脂、蒲黃、沒藥活血化瘀止痛;元胡、香附理氣止痛。諸藥相伍,有化瘀通絡之功。如痛甚如針刺刀割,可加入丹參、檀香、九香蟲等活血止痛。
(7)寒熱錯雜:治法:和胃降逆、開結散痞。
方藥:半夏瀉心湯加減,方中黃芪、黃連之苦寒降泄除其熱;干姜、半夏之辛溫開結散其寒,辛開苦降以調其氣機;人參、炙甘草、大棗甘溫益氣補其虛。諸藥相伍,寒熱并用,辛苦并投,辛開苦降,補氣和中,自然邪去正復,氣得升降,諸癥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