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型冠心病的概述
猝死型冠心病的概述
猝死型冠心病以隆冬為好發季節、病人年齡多不太大,在家、工作地點或公共場所中突然發病,心臟驟停而迅速死亡;半數病人生前無癥狀。死亡病人發病前短時間內有無先兆癥狀難以了解。存活病人有先兆癥狀常是非特異性而且是較輕的,如疲勞、胸痛、或情緒改變等,因而未引起病人的警惕和醫師的注意。實際上有些病人平素健康夜間死于睡眠之中,翌晨才被發現。部分病人則有心肌梗塞的先兆癥狀。病理檢查顯示病人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改變,但多數病人冠狀動脈內并無血栓形成,動脈腔也未完全閉塞,也見不到急性心肌壞死的病理過程。由于本型病人可能存活,故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稱為原發性心臟驟停型冠心病較妥。
目前認為,本型病人心臟驟停的發生是由于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發生冠狀動脈痙攣或微循環栓塞,引起心肌急性缺血,造成局部電生理紊亂,引起暫時的嚴重心律失常(特別是心室顫動)所致。有些病人可能就要發生心肌梗塞,但梗塞尚未形成,病人已經猝死。這種情況是可以逆轉的,及時的心臟復蘇搶救措施可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有一些急性心肌梗塞并發心臟破裂的病人,心肌梗塞的癥狀極不明顯,因心臟破裂而迅速死亡,其臨床表現也是猝然死亡。
由于猝死可以隨時隨地發生,因此普及心臟復蘇搶救的知識,使基層醫務人員和群眾都能掌握這一措施,則一旦發現立即就地搶救,對挽救本型病人的生命有重大意義。對冠心病病人及時地進行治療。對有可能演變為心臟驟停的心律失常及時發現,如用心電圖監測或用動態心電圖連續記錄來發現有發展為心室顫動或室性心動過速可能的室性過早搏動(多源、連發、落在T波易感期上、落在P波上等);用信號平均法心電圖檢查以發現可能導致嚴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室晚電位;或用臨床心臟電生理檢查發現心室的異位興奮灶。及時選用抗心肌缺血藥、抗室性心律失常藥、應用β阻滯劑或用消蝕術等方法處理,抑制或消除這些異位興奮灶,則對預防猝死的發生很有幫助。常有心室顫動或室性心動過速發作的病人,可考慮安置埋藏式自動復律除顫器。
閱讀雖說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卻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所以我們為了命運,要堅持多看,看完整的文章,康網蘇蘇希望您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希望您能對本文做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