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肌營養(yǎng)不良的診斷依據
小兒肌營養(yǎng)不良的診斷依據
(1)病兒起步越遲, 病情發(fā)展越快;
(2)呼吸功能下降比心功能下降快;
(3)腓腸肌周徑增大速度, 在疾病早期大于晚期;
(4)心功能下降與肢體功能下降呈相對平行關系。本型的病情是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各型中最嚴重的, 其嚴重程度與患兒家族中遺傳代數成反比, 即家族中受累代數越多, 病情越輕, 而最重的是散發(fā)病例 , 預后不良。
與此型類似但預后較好的一型稱良性假肥大型(Becker型), 1957年首先由Becker報告, 多在5~25歲緩慢發(fā)病, 病程較長, 占出生男孩的3~6/10萬, 智力多數正常, 心肌受累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