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的并發癥有哪些?
腦癱的并發癥有哪些?
腦性癱瘓是腦損傷的結果,以運動障礙、姿勢障礙為主,其他由腦損傷所致的障礙我們稱之為伴發障礙。主要有:健康和體力障礙、智力障礙、情緒及行為障礙、學習障礙、感覺障礙等。
(一)健康和體力障礙:
腦性癱瘓患兒身長一般較正常兒童矮,重者更為明顯,營養亦差,常有呼吸障礙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影響健康和體力,阻礙身心發育。還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礙和流涎,都給兒童帶來不利影響,需要對癥處置。
(二)智力障礙:
根據分析7個國家6572名患者資料得知,腦性癱瘓智能分布,幾乎半數為智能低下(IQ不到70), l/4在邊緣(IQ在70-89之間),余下1/4為平均(1Q為90-109)或在平均以上(IQ高于110)。
1.腦性癱瘓病因和智能的關系:
分娩前、圍生期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各種腦炎、腦膜炎、頭部外傷等)相比,后者腦性癱瘓并發智能障礙者多。核黃疽、窒息、末成熟兒中有二重、三重重復障礙的腦性癱瘓患兒智能低下者也相對較多。
2.腦性癱瘓病型和智能的關系:
痙攣型腦性癱瘓侵害大腦皮質,其智能方面較手足徐動型易受損。兩者相比,后者智商高于前者。此兩病型并發智能障礙率仍比強直型、失調型、混合型腦性癱瘓為低。
(三)情緒及行為障礙:
不少腦性癱瘓患兒有多動、情緒不穩、自閉(孤獨)傾向,運動受限,智商測定困難,加上發育期中生活實踐比健康兒童差,自然會影響精神發展。當做某件事情時,常容易受挫折或發怒,容易放棄,不再去嘗試。
情緒障礙兒童的異常行動,可有由于環境因素促成的情緒不穩定,和知覺障礙難以控制行動的異常,促成腦性癱瘓患兒的情緒不穩定。因此對腦性癱瘓患兒治療要采取多方面綜合措施,才能達到理想要求。
(四)學習障礙:
由于腦部損傷,視力、聽力、語言、智力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動力不強,常鬧情緒,學習能力受到影響。據美國統計,7歲以上腦癱患兒中85%有閱讀困難,93%算術欠佳,只有25%學習上是正常或優異。
腦性癱瘓患兒還可以有感覺、行動、情緒等方面的異常,表現如觸覺的異常性,在識別物品,把握概念上難以促進正常智力的發展;視覺方面的眼球運動異常,視野狹窄、視力障礙也可影響對外界認知和行動。不少腦性癱瘓患兒表現有集中性差、行動散漫,其原因和腦的器質性缺陷,以及父母撫育態度有關。
(五)癲癇:
腦性癱瘓的合并癥中,癲癇常常以各種驚厥而引人注目。癲癇不僅妨礙腦性癱瘓的療育,并且反復的驚厥有增強腦損傷的危險。尤其是在嬰幼兒期有嬰兒痙攣。如不重視,在腦性癱瘓患兒出現驚厥性癲癇持續狀態時可有致死危險。故必須重視腦性癱瘓患兒的驚厥,予以恰當的診斷和及時的治療。
(六)感覺障礙:
1.知覺、認知障礙:
腦性癱瘓患兒在這方面的功能看起來很好,但已確認存在有兩點識別、形的鑒別、空間知覺等知覺、認知障礙。這在腦性癱瘓的評價、制定訓練的日程時,都應作為重點來考慮。近年來發現,有的患兒身體和精神均無重大的障礙,可是發現在不同場合有適應障礙,如學習障礙。有人認為這是皮質下、腦干中心部的感覺綜合障礙而致。這些知覺、認知障礙,應在嬰幼兒期,就將其作為指導訓練的對象,進行功能訓練。
2.眼和視功能障礙:
腦癱患兒有55%一60%在視覺上有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斜視。一般在嬰兒期出現,隨年齡增長斜視逐漸消失。知果6個月以上的嬰兒還有斜視,應該去醫院診治。
斜視從其機制上分為麻痹性斜視和共同性斜視。麻痹性斜視是兩眼球運動無共同性,在注視方向因眼球偏位的程度而有差別,基本上為眼肌麻痹。腦性癱瘓患兒大部分為共同性斜視。共同性斜視為兩眼球運動有共同性,向右看或向左看時,雖然注視方向不同,而無眼球偏位程度上的差異。
內斜視患者最多見,其中因遠視而致晶狀體的調節過度引起的調節性內斜視占半數以上。外斜視在腦性癱瘓患兒多為恒常性外斜視,即經常多處于外斜視狀態。恒常性外斜視和間斷性外斜視比較多見,兩眼視功能不良,也常看到一眼或兩眼視力不良的情況。交替性上斜視多見,也有內斜視、外斜視合并呈稍復雜癥狀者。
斜視是痙攣型腦性癱瘓最常見的眼球位置異常。治療時,如為調節性內斜視,以屈光調節為第一,即用眼鏡來矯正。其他斜視應考慮手術治療。斜視者,通過治療外觀可被矯正,但兩眼視功能改善并不充分。斜視者常常合并弱視,如為嬰兒或幼小兒則比較容易治療,短期內可治愈。為此,早發現斜視者應鼓勵早期進行手術矯正。
其他障礙可見眼震和凝視障礙,以及追視、上方斜視麻痹等。近視、遠視、弱視者也不少見。
3.聽力障礙:
腦癱患兒伴有聽力缺損并不罕見,據統計,5%為完全失聰,6%為部分聽力喪失。聽力障礙多見于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這主要由核黃疽后遺癥所致。最近隨核黃疽減少而使手足徐動者聽覺障礙也有所減少,可是手足徐動型以外的重癥窒息、腦膜炎后遺癥、原因不明病例增加,聽覺障礙合并率并不減少,反有增加傾向。窒息為原因的腦性癱瘓患兒聽力障礙合并率雖報告為17%。20%,實際上卻遠遠高于此數字。
腦性癱瘓患兒因為常有智能低下、語言發育落后、運動障礙而表現出來的對音響的反應不良,其聽覺障礙常被忽略。但為了減少致殘,必須要早期發現,采取相應對策。對高危因素明確,懷疑腦性癱瘓的嬰兒,應早期做聽性行動反應檢查(BOA),即對多種類的種種大小聲音的行動反應、注意觀察其聽覺評價方法和檢查結果。聽覺腦干誘發電位(A抓)檢查,可以協助早期進行聽力訓練,指導使用助聽器。其他嬰幼兒也應注意早期檢查有無聽力障礙。
(七)語言障礙:
腦性癱瘓患兒的語言障礙發病率為65%-95%,其中四肢癱患兒發生率較高,往往以吸吮困難、吞咽和咀嚼困難為先導,表現為發音不清、構語困難、語言表達障礙、甚至失語癥等。
語言障礙之所以多見,一是由于發聲、構音器官的運動障礙;二是因四肢運動障礙、聽覺障礙,智能和生活環境等原因促成。正常嬰兒受吸乳、吮指、給離乳食品喂食等鍛煉,口唇、舌、咽喉等早期的運動練習,為以后發言、說話已作了準備。因此,父母一定要對腦性癱瘓患兒早做適當訓練。語言矯治是綜合康復的一項重要項目,可由語言治療師協助進行。
(八)牙及牙饋問題:
兒童容易患牙齒和齒齦疾病,而且治療困難。一是由于實際上牙齒病多,另外因為小兒不易合作和異常運動、緊張等,很少接受齒科治療。腦性癱瘓患兒牙齒疾病中多見的為齲齒,以及由于使用抗痙攣藥而致的齒跟增生、牙服炎、齒列及咬合異常等。
齲齒發生的原因,在腦性癱瘓是由于牙質本身的異常和口腔的不衛生。牙齒的發生在胎生期到生后1年之間。因核黃疽和其他圍生期損害而使牙釉質形成不全,牙齒容易發生鈣化不全,形成不全。這樣,牙質本身呈易患齲齒狀態,加上各種因素難以保持齒周圍的清潔,從而發生齲齒并呈進行性加重。腦性癱瘓患兒咀嚼功能和舌的活動差,使食物殘渣易存留。并且因咀嚼功能不良而以軟食為中心,食物滯留在牙齒間。長期使用奶瓶也助長齲齒的發生,所以對于腦性癱瘓患兒,從早期就應該注意調整食物的內容,早期脫離奶瓶,促使牙齒周圍凈化等。進行適當的口腔清潔護理,對重癥患兒齲齒預防是很有必要,可避免痛苦的治療。故應早期請牙科醫生篩查和指導,使用手用牙刷困難者,爭取換電動牙刷或噴流沖洗裝置。
另外,咀嚼不充分,牙齒磨合不好,長期使牙跟處于不良狀態,容易發生腫脹、出血。長期服用抗癲癇藥物者,藥物由唾液分泌出而刺激牙齡,并可抑制局部免疫功能而發生牙服炎。牙齡腫脹嚴重者可以切除治療。口腔、須的運動障礙帶來的繼發性齒列異常,重者可影響攝食功能,可采取矯正齒列來改善功能。
閱讀雖說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卻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所以我們為了命運,要堅持多看,看完整的文章,康網蘇蘇希望您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希望您能對本文做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