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肝硬化的病理改變
下面為您介紹心源性肝硬化的病理改變的文章:
肉眼可見肝臟腫大,呈紫色,邊緣鈍。患者死后或尸檢時肝臟往往變小,切面可呈肉豆蔻狀,呈紅白相間,紅色區域是出血區,位于門脈周圍。臨床上充血性心力衰竭嚴重程度與肝小葉壞死程度無絕對相關性。
淤血性肝損傷最初累及小葉中央區。小葉中央靜脈淤血、擴張,肝竇擴張程度與肝竇距小葉中央靜脈的遠近而有所不同。小葉中央肝細胞受壓、變形和萎縮。細胞漿內呈顆粒樣變,有核固縮、核分裂、細胞壞死,伴有棕色色素沉著。棕色色素位于小葉中央,可能因淤膽所致。鄰近中央靜脈的肝實質變性壞死最嚴重,隨淤血的加重,壞死組織向門區延伸,嚴重淤血患者僅在門區有較正常的肝組織。隨時間延長,中央靜脈周圍的網狀纖維可塌陷,可見網狀纖維組織和細纖維束自中央靜脈延伸到另一中央靜脈,這種相鄰小葉中央靜脈間的纖維橋樣聯接是心源性肝硬化的特點。由于患者多死于心血管疾病,所以肝臟本身發展為大面積廣泛再生結節者少見。
小編常說,閱讀是一種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所以建議您經常多看文章,多在康網的評論里發表一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