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分期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分期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在臨床上根據疾病的發展過程可分為慢性期、加速期與急變期,這對臨床治療與預后有密切關系。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可無癥狀或有低熱、乏力、多汗、體重減輕等癥狀,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增高,主要為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桿狀核粒細胞,嗜酸及嗜堿粒細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紅細胞,骨髓象增生明顯活躍至極度活躍,以粒細胞系統增生為主,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及桿狀核粒細胞增多,原始細胞比例≤10%。細胞遺傳學檢查發現有異常的Ph染色體。
約70%的病人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診斷成立之后1~4年間,平均40個月時,可有倦怠、乏力、盜汗、體重減輕,可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貧血、出血、骨骼疼痛及脾臟進行性腫大,外周血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血小板計數進行性降低或增高,嗜堿性粒細胞增多,外周血及骨髓中的原始細胞比例較慢性期有所增加,細胞遺傳學方面的檢查發現有Ph染色體以外的其他異常染色體出現,病人對以往用過的藥物治療無效。這一階段稱為加速期,可以持續數月,甚至1~2年。
經過加速期后病人就轉入急變期,有少數病人在診斷后數月即發生急變,也偶有的病人在十余年后才轉變至加速期。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時可經藥物治療達到緩解而無癥狀,而急變后,原有的一些治療方法不再有效,各種癥狀如發熱、貧血、出血等不易控制,血象和骨髓象變化逐漸接近急性白血病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