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過早識別小兒腦癱?
怎樣過早識別小兒腦癱?
有的家長發現小兒在半歲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鬧、吃奶差、過于安靜,受驚嚇時出現身體打挺等現象,就簡單地認為是孩子年齡小、身體弱的緣故。這些可能是腦癱的先期表現,如果發現孩子有類似的異常現象,一定要及早檢查,尤其是對早產、出生時有窒息史、出生后有病理性黃疸的小兒更要密切地追蹤觀察。
腦癱是胎兒腦組織在發育過程中受到損傷造成的,如果能夠早干預,完全可以使腦損傷造成的運動功能障礙和其他伴隨的功能障礙得到改善。這需要醫務人員與家長密切配合,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但是,腦癱認識和診治的誤區,往往延誤了患兒的最佳康復期。
家長對腦癱表現的認識,存在很多誤區。例如,有的家長發現小兒在半歲前有不明原因的哭鬧、吃奶差、過于安靜,受驚嚇時出現身體打挺等現象,要么簡單地認為是孩子年齡小、身體弱,要么就反復地就醫檢查。早產兒的家長見到小兒的翻身、趴臥、坐、立、走等運動發育落后于正常同齡兒時,往往會簡單地認為是早產原因造成的,孩子會隨著生長發育慢慢地恢復,所以常常采取觀望、等待的態度。這些誤區常常會影響到患兒的診治。
要對早產、出生時有窒息史、出生后有病理性黃疸的小兒進行密切地追蹤觀察。他說,如發現3個月以內小兒易驚、啼哭不止、睡眠困難、吃奶無力、吞咽咀嚼困難、自主活動減少;4~5個月時頭仍豎不直,眼睛不會追視物體,不伸手取物;6~8個月仍不會獨坐等表現時,家長應及時帶小兒就診。
家長和醫護人員都應樹立全面康復的概念,運動訓練以幼兒為主,目的是抑制異常反射活動模式,促進正常運動的發育,而年齡在6歲或6歲以上的幼兒需在運動訓練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