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概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概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炎性病變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損害的一種傳染病。本病廣泛流行于世界各國,主要侵犯兒童及青壯年,少數患者可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國當前流行最為廣泛、危害性最嚴重的一種傳染病。
乙型病毒性肝炎無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多屬散發。近年來乙肝發病率呈明顯增高趨勢,fx120提醒您,避開流行區域、注意衛生習慣、居住條件、提高自身免疫水平等措施可以有效預防乙肝。
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后,如果身體抵抗力強,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療及時,那么乙肝病毒會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但一旦乙肝病毒沒能及時清除,乙肝會轉為慢性,病毒會長期攜帶,檢查表現為乙肝抗原陽性,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乙肝病毒攜帶者。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細胞內活動,復制繁殖,則可以出現臨床癥狀,常見癥狀有:感覺肝區不適、隱隱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減退、感到惡心、厭油、腹瀉。病人有時會有低熱,嚴重的病人可能出現黃疸,這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如果延誤治療,少數病人會發展成為重癥肝炎,表現為肝功能損害急劇加重,直到衰竭,同時伴有腎功能衰竭等多臟器功能損害,病人會出現持續加重的黃疸,少尿、無尿、腹水、意識模糊、譫妄、昏迷。 慢性乙肝患病日久,會沿著"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后應采取治療措施,并定期檢查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