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的藥物有哪些?
導致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的藥物有哪些?
繼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疾病種類較多。急性起病持續僅1、2個月者不少見,多為兒童。這類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預后良好。約20%病人的病情不能自動緩解。如血小板減少持續6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導致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的藥物主要有:
抗心律失常藥:硫酸奎尼丁。
利尿劑:氯噻唑、氯噻酮、速尿、雙氯克尿噻。
磺胺藥:長效磺胺、甲氰芐胺嘧啶、磺胺異惡唑。
其它抗生素:氨基芐青霉素、頭孢菌素Ⅰ、氯霉素(引起的單純的血小板減少較為少見)。
抗結核藥:對氨基水楊酸鈉,大劑量的利福平與大劑量乙胺丁醇間歇聯合用藥也可引發血小板減少。
抗風濕藥:保泰松、羥基保泰松、阿司匹林。
抗糖尿病藥:氯磺丙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