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的常識介紹
心肌炎的常識介紹
心肌炎大體上有傳染性心肌炎、風濕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三類。從目前的臨床病例看,病毒性心肌炎最多,并且仍有增加趨勢。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在發病前1-3周多有病毒感染的癥狀,如發熱、咽痛、咳嗽、嘔吐、腹瀉、肌肉酸痛等,患者中年輕女性居多。
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尚不清楚,可以肯定的,年輕女性的心肌細胞對致病性病毒毒素較敏感,也就是說心肌細胞對此毒素有一定的親和力,加之處于20-30歲之間的年輕女性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當身體感染病毒后,病毒的毒素很容易通過血液而侵害心肌細胞,從而出現一系列癥狀及心電圖改變。所以女性要加強體質鍛煉,盡量避免感冒,減少病毒侵入機體的機會。
病毒性心肌炎發病年齡還以3―10歲小兒多見,臨床表現輕重不一,約半數小兒在心肌炎出現前數日至1―3周有感冒或胃腸道癥狀,如發熱、咳嗽、惡心、嘔吐、全身不適等,常伴肌肉痛、關節痛。發病后,輕者沒有明顯的自覺癥狀,只出現心電圖改變。小兒的心臟由于對缺氧、缺血的耐受力低,所以極易出現心律失常,甚至心衰。小兒心衰一般起病急,進展迅速,有的甚至幾分鐘內出現呼吸困難,同時出現嘔吐、煩躁、多汗、面色蒼白、紫紺、四肢發涼、脈快無力,聽診肺部有羅音。此時,若不及時就診,患兒很可能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