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臨床表現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臨床表現
DIC主要表現為廣泛微血栓的形成,伴受累臟器的功能障礙和凝血因子、血小板大量消耗及繼發纖溶亢進引起出血。
微血栓形成的后果取決于受累臟器及其程度,如皮膚和黏膜微血栓形成可致血栓性壞死;肺微血栓形成可導致呼吸困難、低氧血癥,甚至ARDS;腎受累后輕則出現蛋白尿、少尿,重則出現尿閉及腎功能衰竭;肝臟受累可出現黃疸和肝功能損害;腎上腺微血栓形成可引起休克,尤其多見于暴發性流腦;腦微血栓形成可致神志不清、昏迷。
DIC出血最常見的是皮膚、黏膜出血,表現為出血點、紫癜。纖溶亢進時皮膚可出現大片瘀斑。穿刺部位和手術創口持續滲血也很常見。深組織出血包括嘔血、便血、咯血、血尿、陰道出血和顱內出血,以顱內出血最為嚴重,常危及生命。
DIC時由于微血管內廣泛血栓形成,紅細胞在通過時因受到擠壓而發生變形、破碎,導致微血管病性溶血。嚴重溶血可導致貧血,稱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
DIC還可出現發熱、低血壓、低氧血癥、休克以及原發病的各種表現。原發病的表現有時可與DIC的癥狀和體征相混淆,故對易引起DIC的疾病應強調常規進行DIC的監測。
根據起病的緩急和臨床表現,臨床上將DIC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急性DIC起病較急,多見于羊水栓塞、胎盤早剝、嚴重感染、溶血性輸血反應和嚴重創傷或大手術,可在數小時至1-2d內發病,病情兇險,往往很快出現廣泛和嚴重的出血,常伴有短暫或持續血壓下降,病死率較高。慢性DIC多見于腫瘤、死胎滯留等,起病較慢,可于數天甚至數周后發病。臨床上以血栓栓塞為多見,而早期較少有山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