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介紹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介紹
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一種免疫性綜合病征,是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特點是血循環中存在抗血小板抗體,使血小板破壞過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細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臨床上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二者發病機理及表現有顯著不同。
病因不清,急性型多發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提示血小板減少與對原發感染的免疫反應間有關。慢性型患者中約半數可測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體。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分為急性、慢性二種;急性型常見于兒童,占免疫型血小板減少病例的90%。發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病毒感染,是血小板表面抗體升高所致。起病急,80%以上自行緩解。慢性型,常見于青年婦女,出血常反復發作,可有鼻、牙齦、口腔黏膜出血,月經過多,少數因反復出血可引發貧血。是由血小板結構抗原變化引起的自身抗體所致。80-90%病例有血小板表面抗體(PA Ig )其中95%為PA Ig G升高,抗體直接作用血小板膜上糖蛋白Ⅱb/Ⅲa 。少數作用于 Gb Ib -IX復合物,使血小板壽命縮短和功能改變;已經證實脾臟是血小板抗體產生的主要場所。因此,西醫切脾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是其理論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