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臨床表現特點
下面為您介紹肝硬化的臨床表現特點的文章:
肝硬化的臨床表現特點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慢性的、進行性、彌漫性肝病,多由一種或幾種致病因素長期作用引起。如病毒性肝炎、血吸蟲病、慢性心力衰竭、長期嗜酒或藥物、化學毒物等,均可導致肝硬化。
肝硬化發展到一定階段,逐漸表現出如下一些主要臨床表現。
(1)脾腫大:一般為中度腫大(是正常的2~3倍),有時為巨脾,并能出現左上腹不適及隱痛、脹滿,伴有血白細胞、紅細胞及血小板數量減少,稱脾功能亢進。
(2)側支循環建立與開放:門靜脈與體靜脈之間有廣泛的交通支,在門靜脈高壓時,為了使淤滯在門靜脈系統的血液回流,這些交通支大量開放,經擴張或曲張的靜脈與體循環的靜脈發生吻合而建立側支循環。主要有①食管下段與胃底靜脈曲張;②臍周圍的上腹部皮下靜脈曲張;③上痔靜脈與中下痔靜脈吻合形成痔核;④其他:肝至膈的臍旁靜脈、脾腎韌帶和網膜中的靜脈、腰靜脈或后腹壁靜脈等。
(3)腹水:是肝硬化門脈高壓最突出的臨床表現,腹部隆起,感覺腹脹。揭示肝病屬晚期。
感謝您的閱讀,您可以將本文肝硬化的臨床表現特點分享給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