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基礎知識
丙肝基礎知識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所致,HCV是1989年由美國Choo等從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標本中,從100萬克隆中僅找到一個陽性克隆,由此命名為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是輸血后肝炎的主要病因,感染后易呈慢性化,并與肝硬化和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生關系密切,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 丙型肝炎呈世界分布,以發(fā)展中國家發(fā)生率較高。丙型肝炎主要由血液/體液傳播,占輸血后肝炎的70%;另有20%-40%的患者不能明確其感染途徑,對其預防帶來一定的困難;丙型肝炎是否存在母嬰間的垂直傳播問題仍未闡明。 HCV攜帶者在我國較HBV(乙肝)攜帶者為少,在健康人群中抗HCV陽性率為0.7%-3.1%。本病特點: (1)急性肝炎癥狀較輕,常無黃疸或黃疸較輕,黃疸患者僅占25%。 (2)慢性化程度高,50%的急性肝炎易發(fā)展為慢性肝炎。 (3)部分病例常與HBV重疊感染,癥狀較單純HCV感染重。 日常生活中,丙肝病人注意:生活日用品嬰個人專用,治療用輸注用品個人專用,避免從事飲食服務行業(yè)、食品加工、自來水管理、托幼工作,定期復查HCV感染標志及肝功能等。
這里做下總結,本文是康網(wǎng)小康為您在欄目疾病知識中推薦的內(nèi)容,好的一定要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