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臼發育不良合并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表現
髖臼發育不良合并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表現 (1)癥狀:年齡多在45~55歲之間,女性多見,嬰幼兒期有髖臼發育不良病史。發病時間很長,有時因癥狀不明顯往往被忽視。部分病人有記憶清楚的扭傷史,但不久即緩解。早期訴患髖疼痛,有時向膝部放散,逐漸加重,休息后好轉,嚴重時休息亦痛。病人跛行時間有長有短,有的病人由于患側骨盆發育小,髖臼上移,下肢相對縮短,很早即出現跛行。而有的患者無下肢短縮,直到出現髖關節骨性關節炎時才出現跛行。 (2)體征:體格檢查可見股四頭肌萎縮,腹股溝區及內收肌止點壓痛,大轉子叩痛,足跟叩痛陽性。髖關節活動嚴重受限,內旋受限為重,嚴重者出現屈曲、外旋和內收畸形。 (3)特殊檢查:Thomas征,4字試驗陽性。Allis征及單腿獨立試驗(trendelenburg)征可呈陽性。伴闊筋膜張肌或髂脛束攣縮者Ober征亦可呈陽性。患肢可有縮短。伴有髖關節半脫位者還可有Nelaton線上移,Bryant三角底邊小于5cm,沈通線不連續。 (4)影像學檢查:X線檢查是臨床常用的診察方法。按Ficat分期可分為四期。X線片示髖臼角增大,超過30。。患側骨盆發育可小于對側。股骨頭變扃,呈蘑菇樣,向上呈半脫位趨勢。股骨頸由于股骨頭的塌陷相對變短。髖關節間隙變小甚至消失。髖臼上緣硬化,外上緣增生。CT能清楚的顯示股骨頭內硬化骨、死骨、新骨增生及囊性變。ECT可早期發現股骨頭內壞死區的核濃聚影,顯示壞死灶。MRI具有極高的分辨率,而且無損傷,能更清楚顯示股骨頭內壞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