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診斷標準
下面康網的小編為您詳細介紹潰瘍性結腸炎診斷標準文章的具體內容,小康希望您能完整的閱讀下來,看完后將會有更多收獲.
潰瘍性結腸炎診斷標準
根據中華全國中醫學會肛腸學會,1987年制定的/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診斷分型及治療標準/。
(1)臨床方面:具有慢性腹瀉、粘液便、血便、腹痛,呈慢性反復性發作性或持續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少數患者僅有便秘或不出現血便。既往史體檢中要注意關節、口腔、眼、漿膜、皮膚、肝脾等腸外的臨床表現。
(2)乙狀結腸或纖維結腸鏡檢查可見:①受累結腸粘膜呈現多發性淺表潰瘍,伴有充血、水腫;病變多由直腸起始,往往累及結腸,呈彌漫性分布。②腸粘膜外觀粗糙不平,呈現細顆粒狀,組織脆弱易于出血,或可覆蓋有濃性分泌物,似一層薄苔附著。③結腸袋往往變平或變鈍,以至紐袋消失,有時可見到多個大小不等的假息肉。④結腸粘膜活檢病理變化呈現炎性反應,同時常可見到粘膜糜爛,隱窩膿腫,結腸腺體排列異常及上皮改變。
(3)鋇劑灌腸可見:①結腸腸管縮短,結腸袋消失,或結腸呈管狀外觀。②復發性潰瘍或有多發性假息肉表現。③結腸粘膜粗糙、紊亂或見細顆粒樣變化。
(4)病理檢查: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腸結核等特異性感染性結腸炎與肉芽腫結腸炎、放射性結腸炎。
(5)判斷方法:①根據臨床方面和乙狀結腸鏡或纖維結腸鏡檢查之(1)、(2)、(3)三項之一及 (或)粘膜活檢可診斷本病。②結合臨床方面和鋇劑灌腸有(1)、(2)、(3)三項之一者可以診斷本病。③臨床表現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腸鏡檢查或鋇劑灌腸典型改變者,診斷成立。④臨床方面有典型癥狀或有典型既往史,而此次乙狀結腸鏡、纖維結腸鏡或鋇劑灌腸檢查無典型變化者,應列為/疑診/,應予追蹤檢查。
康網提示您:閱讀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豐富別人偷不走,搶不掉的知識。如果您覺得本文潰瘍性結腸炎診斷標準對您或周圍的人有幫助,請將本文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