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應警惕圍產期心肌病
產后應警惕圍產期心肌病 分娩前后心肌病也稱為圍產期心肌病,是一種原因不明,在分娩前后發病的充血性心肌疾病。經產婦多見,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與多胎妊娠的產婦容易患此病;營養缺乏及感染與發病也有一定關系。主要病變在心肌,表現為細胞水腫,變性及壞死,多發生于妊娠36周至產后12周之間,體溫多在37.5~38.5℃之間,可持續3~7日,表現為充血性全心衰竭,癥狀有氣促,呼吸困難,心慌氣短,水腫,發紺等;查體可見:血壓升高,脈壓減小,心臟擴大,心尖區聽到I~I級吹風樣收縮期雜音,肺底部出現濕性羅音,心電圖提示T波變化為主的心肌損害。發現后應盡早去醫院進行系統治療。主要應控制心衰,其對利尿劑及洋地黃制劑反應良好,可短期應用,同時給維生素B1,維生素C及能量合劑,保護心肌,酌情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鎮靜劑。心肌病變徹底治愈后,無子女者可在嚴密監護下再次妊娠,已有子女或妊娠期曾發生心衰者,應避孕或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