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慢性腸炎是如何認識的?
下面康網的小編為您詳細介紹中醫對慢性腸炎是如何認識的?文章的具體內容,小康希望您能完整的閱讀下來,看完后將會有更多收獲.
中醫對慢性腸炎是如何認識的? 祖國醫學無慢性腸炎的病名,但根據其病的臨床特點,屬中醫學的慢性腹痛、慢性腹瀉范疇。其發病原因可見脾胃虛弱、腎陽虛衰、和肝氣乘脾、瘀阻腸絡等。其病位,本病在脾胃,與肝腎密切相關。其病性,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脾胃肝腎之氣失司為本,胃腸功能失調為輔,致氣血逆亂,臟腑失調,陰陽不和等病理變化。清濁不分、混雜而下,走于大腸泄瀉為其臨床特點。 (1)脾胃虛弱:久病不愈或寒濕之邪困阻中焦,使脾胃虛弱。脾為中土,喜燥惡濕,主運主升。胃乃腑臟,喜潤惡燥、主受納主降。兩者相輔相成,一納一運,燥濕相濟,共同完成吸收轉運水谷功能。今脾胃虛弱,清濁不分,升降失和,致氣機逆亂,致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滯內停,腸腑混濁而下,遂成本病。 (2)腎陽虛衰:腎為先天之本,又為命門之火臟,主一身陽氣,具有溫煦、氣化、推動氣血、臟腑的功能。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脾陽得不到陽氣的溫煦,致脾腎陽虛,陰寒積盛,胃關不固,中氣下陷,運化失司,久瀉不止,疼痛纏綿,致發本病。
小編常說,閱讀是一種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所以建議您經常多看文章,多在康網的評論里發表一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