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只對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的腦血栓患者有效
腦血管病
曾幾何時,定期給病人輸一些活血化瘀、抗氧化、抗自由基、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已經成為許多大大小小醫院的慣例和病人心目中的/救命良丹/,似乎認為輸了液就能防止腦卒中,即便是血栓已經形成了,也能使其化解。那么,這種由來已久、花去了大量醫療費的做法,究竟有效還是無效?
腦血管病
的發病機制很復雜,僅危險因素就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肥胖、吸煙、紅細胞壓積增高等20多種,只有有針對性地、堅持不懈地治療這些危險因素,才能更好地控制腦卒中的發生。以學術界公認的腦卒中的最重要危險因素高血壓來說,它可使血管狹窄、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栓塞或造成出血。無論是收縮壓或舒張壓的升高,對腦卒中的危險都是呈直線上升的關系:收縮壓大于150mmHg者,腦卒中的相對危險即增加28.8倍;舒張壓大于90mmHg者,危險增加19倍;臨界高血壓者腦卒中的危險是正常者的8.7倍。降血壓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而輸液根本降不了血壓。同時,對心臟病和糖尿病應進行針對性治療,而短期輸液既不能治療心臟病,又不能控制糖尿病,因而也就無從說到療效。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
輸液只對有效。如腦栓塞、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等,應由醫生視病情決定選擇哪些藥物靜脈滴注,因有的藥物能稀釋血液、改善腦局部病灶的循環,增加腦血流量,有的可抗血小板聚集,有的有溶栓作用等。特別是溶栓治療必須在有條件的大醫院進行,因其副作用是易引起出血。
醫療方法
一種必須經過嚴格的科學研究,才能用于臨床。每年兩次輸液用于預防血栓形成是否有效,只有在做過卒中后定期輸液與卒中后不輸液的長期對照試驗后,再根據臨床統計結果下結論,但遺憾的是時至今日還沒有人做過這方面的比較。但可以肯定的是,現有的科學根據說明,輸液的藥效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即便是對高血脂病人,僅靠一年兩次的輸液也根本解決不了預防的問題,何況輸液停藥后還有一部分人病情會呈現反彈,輸液降脂來預防卒中是否有效還有待研究,更重要的是輸液還會帶來過敏反應問題,像休克、心衰、腎衰等,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輸液治療
還有專家認為,目前輸液所使用的藥物并不能達到100%的提純度或無菌,而本身造成的感染機會就已經增加。一旦進入血管內的雜物引發血液感染,就可造成血管內皮細胞損傷,損傷之處便可引起脂肪沉積,使動脈粥樣硬化,久而久之形成新的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