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特黄一片aa大片免费看-欧美专区日韩-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中文字幕最新|www.tdsyxx.com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醫學健康 > 疾病知識 > 瀏覽文章

乙腦的針灸治療

作者:小康 來源: 康網 時間: 2023-10-31 閱讀:

乙腦的針灸治療

流行性乙型腦炎(以下簡稱乙腦)由乙腦病毒所致,是以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為主的急性傳染病。經蚊傳播,以夏秋多見。臨床表現為發病急驟,高熱、意識障礙、強直性痙攣、驚厥、腦膜刺激征及其他神經系統癥狀。根據病情輕重,乙腦可分為輕型、中型、重型和暴發型四型。重型患者往往留學生有后遺癥。乙腦的針刺治療一般采取對癥取穴法。

(一) 體針

1.取穴

主穴:百會、風府、風池、大陵、后溪、涌泉、氣海。

配穴:高熱加曲池、大椎、委中;抽搐加水溝、身柱、合谷、太沖;昏迷加十宣、氣海、印堂;呼吸衰竭加會陰,循環衰竭加素髎、內關;頭痛加太陽、頭維、列缺,嘔吐加中脘、內關、足三里;尿潴留加關元、曲骨、三陰交;躁狂加大椎、神門;腹脹腹痛加天樞、足三里;吞咽困難加天突、人迎、金津、玉液、合谷。

2.治法

常用穴均用重瀉法,據癥情可留針20分鐘至4小時不等。根據不同的癥狀,各癥的具體治法亦有不同,分述如下。

高熱:委中以三棱針點刺出血,余穴用涼瀉法(參閱/總論/刺灸法,下同),留針20分鐘。

昏迷:十宣、印堂均刺血,氣海以艾卷雀啄灸,直至神志清醒。

抽搐:用瀉法,持續運針至搐止,并留針約2小時~4小時,以防復發。

呼吸衰竭:宜深刺會陰、涌泉兩穴,大幅度捻轉提插,持續運針15分鐘~20分鐘。

循環衰竭:以艾卷重灸百會、氣海兩穴,至局部皮膚潮紅起小泡,內關、素髎平補平瀉,持續運針15分鐘~20分鐘。

頭痛:太陽刺血,余穴瀉法留針20~30分鐘。

嘔吐:足三里、內關平補平瀉,中脘瀉法,留針15~30分鐘。

尿潴留:關元可透曲骨穴,使針感放射至龜頭,反復施以瀉法,亦可應用震顫法(即右手持針作小幅度較快速的提插,狀若顫動)。三陰交平補平瀉。須針至有尿感后出針。

躁狂:大椎穴用深刺法,緩緩進針至1.5寸左右,患者突有觸電感,立即退至無感覺區留針,切忌刺之過深和提搗,以免發生事故。神門用瀉法。

腹脹腹痛: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30分鐘。

吞咽困難:天突、人迎,以毫針緩緩刺入,分層緊提慢按。反復提插至有強烈得氣感后,即出針。金津、玉液以三棱針速點刺出血,合谷用瀉法,留針15分鐘。

治療間隔視病情而定,輕者每日2~3次,重者6小時1次。原則上是:在前次針刺后體溫下降還未回升之際即施第2次治療。

3.療效

以此法治療462例,各種癥狀的治愈率在67%~100%,絕大多數在85%以上[4,5]。

(二) 刺血

1.取穴

主穴:太陽、少商、尺澤、百會、合谷、大椎、曲池、足三里。

配穴:體溫過高:風府、印堂、十宣、委中;角弓反張:風池、陶道;神志昏迷:水溝、勞宮、中沖;牙關緊閉:水溝、承漿、頰車、大陵;嘔吐、煩躁:內關、神門。

2.治法

主穴為主,據癥加配穴。急救抽搐昏厥以三棱針點刺太陽、少商、尺澤出血,并在太陽、尺澤拔罐2分鐘~3分鐘。險情解除后以毫針刺百會向后橫刺4分,曲池、合谷、大椎直刺0.8寸~l寸,瀉法不留針;足三里1.2寸,留針15分鐘。項背部及風池、大椎以梅花針重叩5分鐘。配穴之印堂、十宣、委中以放血法,余穴針刺。每日刺血1次,針刺2次,不計療程。

3.療效

共治急診患兒36例,痊愈(神志清楚,體溫恢復正常,癥狀及體征消失)33例,顯效(神志清楚,抽搐止,體溫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大部消失)3例,有效率為100%。

(三) 其他措施

1.乙腦亦屬危重病癥,須堅持守侯,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具體可參閱/流腦/一節。

2.昏迷患兒可用用鼻飼。應經常協助翻身,以免發生褥瘡。熱度過高,可配合物理降溫。呼吸循環哀竭者,應配合給氧及適當給予升壓、強心藥物。

3.須供給足夠的營養和水分,急性高熱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伴以少量蛋白質和脂肪,極期過后,消化吸收功能好者可改用高熱量流質。

4.如針灸療效不顯,應即改用其他中西醫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