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面癱的疾病有哪些?
引起面癱的疾病有哪些? 常見的引起面癱的疾病有:外傷性面癱;Bell 氏麻痹;耳帶狀皰疹感染;耳部及腮腺手術所致等。 1、外傷性面癱 顱底骨折造成顳骨骨折,可引起周圍性面癱。按照骨折線與巖骨長軸之間的位置關系,分為橫行骨折( 50% 合并面癱)和縱行骨折( 15% ~ 25% 合并面癱)兩種。引起損傷的原因包括:骨折片的壓迫、神經撕裂;神經挫傷、神經內血腫形成等。外傷性面癱的預后較好, 70% ~ 90% 的病人經保守治療可以治愈。其余病人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手術時機的選擇需要考慮面癱出現的時間、動態面神經電圖監測的結果及 CT 所見。 2、Bell 氏麻痹(特發性面神經炎) 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圍性面癱。病因有著涼、受風等誘因,造成面神經營養血管的痙攣指使神經缺血、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 1.5%~2.0% 的病人可出現雙側面癱。 15% 的病人在一生中可出現二次甚至多次面癱。約 80% ~ 85% 的病人經藥物治療可完全恢復正常。其余病人不能完全恢復而遺留后遺癥。病人應早期接受面神經電圖檢查,評價面神經變性的程度,如發病后 2 周面神經變性達 90% 以上,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3、耳帶狀皰疹感染( Ramsey-Hunt 綜合征) 耳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感染,侵犯面神經為主的一種疾病,可同時累及耳蝸神經及前庭神經。又稱發病后除有面癱外,可合并有耳鳴、聽力下降、眩暈、走路不穩,耳后皰疹及耳部疼痛等癥狀。本并預后較 Bell 氏麻痹預后差,藥物治療恢復的幾率為 30% 左右。多數不能完全恢復而遺留后遺癥。因此,需要早期檢查,必要時早期手術。 4、耳部及腮腺手術所致 中耳疾病和腮腺手術常可造成面神經損傷。術后即刻出現的面癱,表明神經有斷裂,應急診行面神經探察吻合術。遲發性面癱多與神經水腫等有關,應與保守治療。 5、橋小腦角手術所致 多見于橋小腦角腫瘤(聽神經瘤、腦膜瘤)等手術后,面神經橋小腦角段斷裂。術中明確面神經斷裂者,術后 3 月內應行面神經-舌下神經或副神經吻合術。術中面神經保留者,術后 3~6 月應行電生理學檢查,評價神經功能,未能恢復者,爭取早做神經吻合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