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息肉的中醫辯證分型治療
膽囊息肉的中醫辯證分型治療 膽囊息肉的中醫辯證分型有毒熱內壅證和濕熱膽滯證。根據不同的類型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 1、毒熱內壅證 臨床表現:脅肋持續劇痛,右上腹或全腹部硬滿、拒按,或脅下可觸及包塊,同時伴有高熱寒戰,口苦咽干,頭暈,精神萎靡不振,甚則神昏、譫語,或者肌膚發黃,色黃鮮明,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質紅絳,苔黃燥或有芒刺,或少津無苔,脈弦滑而數。治療方法:清熱解毒,通瀉攻下。 選方用藥:大承氣湯加龍膽瀉肝湯加減。大黃15g(后下),厚樸10g,枳實15g,芒硝10g(沖),梔子10g,膽草10g,木香5g,生地10g,柴胡20g,黃芩15g,連翹30g,蒲公英30g,板藍根30g。 本證以毒熱內盛,肉腐成膿為主要病理改變,臨床屬急性化膿性膽囊炎,或壞疽性膽囊炎。故選用大承氣湯通瀉攻下,并合用龍膽瀉肝湯清利肝膽。方中大黃、芒硝通里瀉熱、解毒散瘀;枳實、木香行氣止痛;梔子、膽草、柴胡清熱利膽;生地、黃芩涼血解毒;連翹、蒲公英、板藍根清熱解毒,專療毒熱內壅。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解毒通下,利膽止痛之功效。在臨床上,高熱神昏者可加服安宮牛黃丸;精神萎靡不振,脈弱無力者可加用參附湯。 2、 濕熱膽滯證: 臨床表現:脅肋部呈持續性絞痛,起病急,陣發性加劇,腹肌緊張、拒按,常伴有心煩喜嘔,口苦咽干,或高熱寒戰,或身熱不揚,尿少色黃,大便秘結,或身目發黃,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或弦滑。治療方法:清熱利濕,理氣通下。 選方用藥: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5~25g,黃芩15g,半夏15g,木香7.5g,郁金15g,大黃15g(后下),車前子15g,木通15g,梔子15g,茵陳25g。 該證為濕熱內蘊膽經,氣機不利所致。臨床多屬急性感染性膽囊炎,或化膿性膽囊炎。病人多以突然高熱、脅肋劇痛或發黃為主要特征。本方柴胡、黃芩清利肝膽,配半夏降逆止嘔,化痰利濕;木香、郁金疏利肝膽,行氣止痛;大黃瀉熱通便以除濕熱;車前子、木通瀉水道以排濕邪;梔子、茵陳清利肝膽濕熱以退黃。故本方為清熱利濕、理氣退黃之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