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并非就是頸背疼痛
頸椎病并非就是頸背疼痛
一般人認為頸椎病無非是頸背疼痛,沒什么了不起。殊不知頸椎上承頭顱下接軀干,神經血管分布交錯密集,處于人體神經中樞的重要部位,還是腦血循環的必由之路,故而是人體事故的多發地帶。一旦發生疾病,必然會影響到心腦血管和中樞神經,造成各類頸源性疾病,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人過中年以后,頸椎間盤退變加重,可引起毗鄰的神經、血管和脊髓受壓,發生錯綜多變的癥狀,即為頸椎病。頸椎的前屈活動以4-5和5-6頸椎為中心,后伸活動以4-5頸椎為中心,而且下頸段在頸椎活動中所受的應力最大和較集中,故臨床上4-5、5-6及6-7頸椎間盤變性最早和最常發生。椎間盤遭受急、慢性損傷后產生損傷后修復反應,可形成骨贅與破壞的椎間盤組織和后縱韌帶組成的混合性突出物。其向后外側突出時,壓迫神經根,產生神經根壓迫和刺激癥狀;向側方突出,壓迫椎動脈或刺激交感神經,產生椎動脈供血不足癥狀或交感神經癥狀;向后方突出,壓迫脊髓,產生脊髓壓迫癥狀;當突出物介于上述不同部位之間,同時壓迫、刺激不同組織時,即可產生混合型癥狀。故臨床上一般將頸椎病分為神經根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和混合型五種類型。
此外,還有一些并非罕見的類型會出現一些似乎與頸椎病/風馬牛不相及/,甚至是撲朔迷離的癥狀,常常導致誤診、誤治。
當一些患者經常出現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眩暈、惡心、嘔吐、失眠、煩躁或有精神抑郁、視力及聽力障礙、味嗅覺及皮膚感覺異常、心律失常等癥狀而又久治無效時,不妨查查頸椎,切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病變很可能在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