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造成的貧血癥
缺鐵造成的貧血癥
缺鐵性貧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是由于體內缺少鐵質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種常見貧血。這種貧血特點是骨髓、肝、脾及其他組織中缺乏可染色鐵,血清鐵濃度和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均降低。典型病例貧血是屬于小細胞低色素型。本病是貧血中常見類型,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在生育年齡婦女(特別是孕婦)和嬰幼兒這種貧血的發病率很高.上海地區高危人群臨床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月經期婦女、妊娠婦女和青少年缺鐵性貧血患病率分別為11.39%\19。28%及9.84%,缺鐵患病率分別為43.3%、66.27%及13.17%;主要的危險因素月經期婦女為月經過多,青少年為營養因素,中老年缺鐵性貧血患者應警惕消化道腫瘤。在鉤蟲病流行地區不但多見,而且貧血程度也比較重。 本病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治愈率為80%。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一是鐵的需要量增加而攝入不足,二是鐵的吸收不良,三是失血過多等,均會影響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生存而發生貧血。
根據缺鐵性貧血臨床表現,當屬中醫學中/虛勞/、/虛損/、/萎黃/、/黃腫/和/黃胖/等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