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發病的原因是什么?
心衰發病的原因是什么?
心衰是一個癥狀群,凡是出現心衰的病人都存在著心肌或心臟瓣膜的嚴重病變。引起心衰的最常見心臟病有:冠心病、高血壓、在我國發病率較高的風心病。此外,原發性心肌病包括擴張性心肌病,雖無明確病因,但突出表現為心衰。可引起心衰的還有一些其它疾病,如糖尿病、晚期腎病、晚期肺病引起的肺心病、風濕免疫病并發的心臟病變等。
心衰最突出的癥狀是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難,而不同程度的心衰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患者最初可表現為活動后氣短;隨著病情的加重,對活動的耐受力也越來越差;到晚期,病人只能坐在床上。此外,患者還可出現容易疲勞、食欲減退等癥狀。其中右心功能不全的病人還會出現下肢水腫、全身水腫、腹水、胸水等癥狀,且隨著病情的加重,表現也由輕而重。
并不是說出現以上癥狀就可以直接診斷為心衰。除上述臨床表現外,對心衰的診斷還要根據病人是否患有某一基礎的心臟病,如冠心病、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等。在上述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一些常規檢查如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超聲心動圖是目前診斷心衰最準確、最簡便、在臨床上應用較為普遍的方法。
對于已確診為心衰的病人,除應堅持藥物的終身治療外,病人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需要做一系列的調整和改變,比如,飲食要低鹽、控制水分的攝入(尤其對嚴重心衰者須定期測體重以確定水分是否過多)、飲食不可過飽,患者應多食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品。適當吃水果,因為水果多糖,對某些病人不太合適。鼓勵病人多吃蔬菜以及適當運動,并保證充足的睡眠。嚴副主任尤其強調,心衰患者一定要戒煙,避免過量飲酒,以減輕心臟不必要的負擔,避免癥狀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