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P的中醫辯證治療
TTP的中醫辯證治療
熱毒熾盛夾瘀:壯熱、口干口渴、心煩、夜寐不安、面紅目赤、溲黃便秘,皮膚出現較密集的紫黑斑點,可伴有吐血、便血尿血甚至出現神昏譫語,四肢痙攣拘急,煩躁。舌質紅絳,有瘀斑、瘀點苔黃,脈弦數。治療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例如:清瘟敗毒飲(石膏15g ,知母10g,黃芩20g,梔子15g,玄參15g,桔梗15g,連翹20g,竹葉15g,牡丹皮15g,甘草10g,黃連10g,水牛角30g,丹參15g,桃仁10g,紅花10g,郁金15g,紫草20g,赤芍藥15g)。
濕熱蘊結夾瘀:發熱、身黃、目黃、口渴、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白相兼,舌體有瘀斑脈滑數或弦滑。治療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綱。例如:犀角散(水牛角40g,黃連10g,梔子10g,升麻10g,茵陳15g,生地黃15g,牡丹皮15g,石斛15g)。
氣血虧虛夾瘀:病程長發展緩慢,瘀斑、瘀點逐漸出現,呈淡紅色,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動則尤甚,面色萎黃,頭暈,食少納呆,可伴有鼻衄、齒衄,但出血量少。舌質淡苔白脈細澀。治療以益氣養血,活血化瘀為綱。例如:圣愈湯。
腎陰虛夾瘀:低熱、手足心熱、形體消瘦、盜汗、頭暈耳鳴、目干澀舌質紅,少苔舌體有瘀斑或瘀點脈細數。治療:滋養肝腎,活血化瘀。例如:一貫煎、血府逐瘀湯。
脾腎陽虛夾瘀:倦怠乏力、畏寒肢冷。腹脹,腹瀉、腰酸、肢體浮腫,皮膚紫斑色淡而稀疏,有時伴齒衄但出血量少,舌質淡紫脈沉細澀或沉遲。治療:溫陽益氣,活血化瘀。例如:急救回陽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