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診斷脂肪肝
脂肪肝系過量脂肪尤其是甘油三脂在肝細胞內過度沉積所致,又稱肝臟脂肪浸潤。它的發病與慢性肝病、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以及酗酒、肥胖、營養不良、激素治療等因素有關。
脂肪沉積或浸潤在肝臟內的分布多種多樣,可為局灶性或彌漫性,且程度不等。鏡下見肝細胞腫大,內含大量脂肪球,周圍血管和血竇變細。CT對脂肪肝的診斷具有優越性,其準確性優于B超,除了可用它對脂肪肝進行分型外,還可觀察治療前后肝臟體積的大小和密度變化,但價格昂貴及放射性是其不足之處。對于脂肪浸潤的診斷CT雖然優于B超,但對直徑小于2-3厘米的圓型或小片狀脂肪浸潤仍難與肝癌相區別。局限性脂肪肝外形不規則,不呈圓塊狀,無占位效應及血管繞行,密度較一致,注射造影劑后外形不變,范圍不縮小。原發或轉移癌為四塊型,大時有占位效應,密度不均,中間有很低密度區,注射造影劑后范圍略縮小,境界更清楚,有時病變中還可出現致密的條狀影。
彌漫型脂肪肝的CT診斷
一、密度變化:肝臟密度普遍降低,嚴重病例肝CT值呈明顯負值。CT診斷脂肪肝的標準,一般參照脾臟密度。如果肝臟CT值低于脾臟即可診斷為脂肪肝。
二、肝內血管陰影的改變,在正常肝臟的平掃CT圖像上肝內血管呈負影。肝靜脈及門靜脈的主要分支清晰可見。在脂肪肝時,根據脂肪浸潤程度的不同,肝內血管影變得模糊不清或血管呈相對高密度影,如同增強后的CT表現。
三、增強掃描的特征:與正常肝臟一致,但仍保持相對低密度,同樣低于增強后的脾臟。但低密度區內血管影顯示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