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的結腸鏡檢查有哪些特點?
潰瘍性結腸炎的結腸鏡檢查有哪些特點?
結腸鏡檢查能直接觀察到粘膜的表現,結合活動組織的病理學檢查,是本病最有意義的診斷方法。因為潰瘍性結腸炎的病變多累及直腸和乙狀結腸,故用乙狀結腸鏡檢查,多數病例都能解決診斷問題。若用纖維結腸鏡觀察全部結腸,可以確定病變范圍,陽性率更可提高。
病變初期,在內潰鏡下可見彌漫性的炎癥,粘泌充血、水腫。由于水腫,粘膜光澤度及透明度降低,有不同程度的增厚感覺,因此血管走行的清晰度減低,粘膜拭之易出血。隨著病情得進展,可見小黃色斑點即陷窩膿腫,膿血性分泌物增多。炎癥加重使粘膜面粗糙呈顆粒狀,陷窩膿腫加重,隨即形成多數糜爛與潰瘍。糜爛破損處粘膜中心凹陷,基底鮮紅或被膿性分泌物所覆蓋,周圍因充血而略隆起。潰瘍大小不等,一般在0.5厘米左右,潰瘍之間殘存的粘膜因水腫而成島狀突起,即形成所謂的假息肉;一部分病例表現為潰瘍間殘存的粘膜萎縮,稱萎縮性大腸炎。對于重癥及暴發型潰瘍性結腸炎的病人,結腸鏡檢查有引起穿孔的危險,故應暫緩此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