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進展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進展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復發患者缺乏有效治療方案是當前該病的主要死亡原因。2006年7月,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全國血液高峰論壇上,國內外知名專家對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新進展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而榮獲多項國際大獎的新藥--硼替佐米(萬珂)則成為討論的主要熱點。
歐洲著名骨髓瘤/白血病專家、法國南特大學醫院Harousseau教授系統地闡述了多發性骨髓瘤治療的最新進展與未來方向,以下對Harousseau教授的報告要點作重點介紹。
多發性骨髓瘤(MM)的化療始于上世紀60年代,此后30年中,馬法蘭聯合潑尼松(MP)一直是MM的標準治療方案。直到1996年,才有研究證實,大劑量化療加干細胞移植(SCT)確實可為患者帶來益處。近5年來,對疾病機制認識的深入和一些新藥的出現,使得MM的治療發生了劃時代變化,患者的生存預后得到顯著改善。
既往MM的治療手段比較單一,65歲以下患者首選大劑量化療加自體干細胞移植(ASCT),65歲以上患者選擇MP等常規化療。但MP等常規化療方案的總有效率較低,且很少有患者能達到完全緩解(CR),而CR對于患者的生存意義重大。
IFM90研究根據患者緩解情況進行分組分析。結果顯示,CR或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GPR)患者5年生存率顯著高于獲得PR患者,更高于未達到PR的患者,即患者生存率的提高與是否取得完全緩解緊密相關。這一結果非常重要,它意味著,更高的CR率預示著更長的生存期。
此外有研究表明,與采用單次ASCT相比,采用雙次ASCT可獲得更高的無事件生存率(EFS)和總生存率(OS);而且,雙次ASCT的生存獲益也是通過提高CR率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