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減少的主要病因
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血小板減少的主要病因的具體內容:
血小板減少的主要病因
血液中,血小板是最小的細胞。血小板在電子顯微鏡下像橄欖形或盤狀,也有梭形或不規則形。血小板減少不一定會出血。這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血小板減少的程度,二是個體差異。正常人血小板數量為10萬---30萬。血小板減少的主要原因有:
(1) 血小板生成減少或無效死亡:包括遺傳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生成減少是由于某些因素如藥物,惡性腫瘤,感染,電離輻射等損傷造血干細胞或影響其在骨髓中增殖所致。這些因素可影響多個造血細胞系統,常伴有不同程度貧血,白細胞減少,骨髓巨核細胞明顯減少。
(2) 血小板破壞過多:包括先天性和獲得性兩種。獲得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包括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免疫性血小板破壞過多常見的有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藥物血小板減少。非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破壞過多包括感染,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3)血小板在脾內滯留過多:最常見于脾功能亢進。
一般來說,血小板輕度減少8萬---10萬即大多不表現出自發性出血。血小板中度減少5萬---7萬,可有輕度自發性出血,如皮膚粘膜出血點創傷后出血不易止住、女性月經量增多等。重度血小板減少在5萬以下,則大多數會出現較明顯的自發性出血,最常見的是皮膚紫痛。更嚴重者血小板減少在2萬以下,甚至可以出現顱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共發癥。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出血的預防性護理。
以上內容是由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