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實驗室診斷
丙型肝炎的實驗室診斷
(一)血清生化學檢測: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水平變化可反映肝細胞損害程度。但ALT、AST水平與HCV感染引起的肝組織炎癥分度和病情的嚴重程度不一定平行;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LT和AST水平一般較低,但也有較高者。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動度和膽堿酯酶活性降低較少,但在病程較長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或重型肝炎時可明顯降低,其降低程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約30%ALT水平正常,約40%ALT水平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雖然大多數此類患者只有輕度肝損傷,但有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ALT水平下降是抗病毒治療中出現應答的重要指標之一。凝血酶原時間可作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進展的監測指標,但迄今尚無一個或一組血清學標志可對肝纖維化進行準確分期。
(二)抗-HCV檢測:抗-HCV酶免疫法(EIA)適用于高危人群篩查,也可用于HCV感染者的初篩。但抗-HCV陰轉與否不能作為抗病毒療效的考核指標。用第三代EIA法檢測丙型肝炎患者,其敏感度和特異度可達99%,因此,不需要用重組免疫印跡法(RIBA)驗證。但一些血液透析、免疫功能缺陷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現抗-HCV假陽性,因此,HCV RNA檢測有助于確診這些患者是否合并感染HCV。
(三)HCV基因分型:HCV RNA基因分型方法較多,國內外在抗病毒療效考核研究中,應用Simmonds等1~6型分型法最為廣泛。HCV RNA基因分型結果有助于判定治療的難易程度及制定抗病毒治療的個體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