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性面癱的定位診斷
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周圍性面癱的定位診斷的具體內容:
周圍性面癱的定位診斷
臨床上周圍性面癱以面神經炎(貝爾麻痹)為最常見。因此,在某種意義上,周圍性面癱幾乎成了面神經炎的代名詞。但是,除了面神經炎以外,周圍性面癱還有其它種種原因。在定位診斷上,需確定是腦干內或腦干外的病變,如若是腦干外病變,還應進一步判斷其為顱內或顱外的病變:
(1)面神經炎:急性起病的一側周圍性面癱。表現為患側額紋變淺或消失、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口角偏向健側、眼裂變大、皺眉、閉眼、鼓腮、露齒、吹哨等動作不能。貝爾征陽性。病側乳突部可有疼痛或壓痛。
(2)腦干內病變:伴病側面神經核鄰近的其它顱神經受累,如外展神經核與面神經核毗鄰,未交叉的錐體束亦從其附近走行,故除表現為同側的周圍性面癱外,常伴有同側的外展神經麻痹,并有對側偏癱。當損害橋腦內側時,其臨床特點為病灶側面神經麻痹、兩眼向病灶側凝視麻痹及對側偏癱。原因多為基底動脈深穿支閉塞引起的橋腦梗塞。如為雙側顱神經受累,也常提示為腦干內病變,因為腦干內顱神經核相距較近,易于同時受累。
(3)顱內病變:顱底內耳孔附近病變除可引起周圍性面癱外,常因鄰近的聽神經受損而出現耳鳴或耳聾等。
(4)顱外病變:損傷顳骨內面神經管結構,如損傷鼓索支可產生味覺缺失,如損及鐙骨肌支可伴聽覺過敏。膝狀神經節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可出現一側的面神經麻痹,并伴有外耳道疼痛和皰疹,稱為亨特綜合征。莖乳孔處的病變僅表現一側的周圍性面癱。
以上內容是由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