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藥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什么是藥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藥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是由進入體內的藥物作用于紅細胞使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結構改變,形成新抗原,經免疫淋巴細胞識別,發生一系列免疫反應,生成抗紅細胞的自身抗體,與紅細胞新抗原結合形成Ag-Ab復合物,激活補體異致溶血性貧血。種紅細胞溶解造成的溶血性貧血在停藥后,因不再有新抗原形成,經一段時間溶血現象多能自行消失。異煙肼屬半抗原,反復進入體內,有機會與血清IgG或IgM型抗體結合,再吸附于紅細胞上,激活補體系統,引起紅細胞溶解。由于紅細胞本身的抗原性無改變,但卻系藥物半抗原與抗體的影響而被溶破,因而此種Ⅱ型變態反應稱為細胞毒型或細胞溶解型。由于我們對藥物誘發的溶血性貧血認識不足,進行藥物篩選性試探性治療,險些造成意外,應引以為戒,防止上述情況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