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乙肝疫苗怎么不產生抗體呢?
接種乙肝疫苗怎么不產生抗體呢?
注射疫苗后不產生抗體的原因比較復雜,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
檢測方法不精確:實際已產生抗體,但因檢測方法不精確而致結果陰性。這時應當用最靈敏的方法,如酶聯免疫法或放射免疫法來重新檢測。因為有的地方檢測方法不先進或不靈敏而得出假陰性結果。
免疫反應太弱:機體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太弱,只產生微量的抗體,以至用先進的檢測方法仍未能發現表面抗體的蹤跡。這時可加大乙肝疫苗的劑量(每次10微克),每月注射1次,共3次。注射乙肝疫苗合用其他免疫刺激藥物,如豬苓多糖、卡介苗等,被認為可以提高免疫效果。
已發生隱匿性感染:如按規定時間接種后仍不產生表面抗體,則可應用PCR(體外核酸擴增技術)方法檢測被接種者血清中的乙肝病毒核酸(HBV-DNA)。因為,有少數病人實際上已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其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產量很少,用現有的檢測方法查不出來,或者乙肝病毒已經發生變異,與普通試劑不發生反應,另外還可能有其他原因。這些病人雖然已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不產生免疫反應而機體呈免疫耐受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再注射乙肝疫苗,也不會產生表面抗體。或可檢測其他肝病毒標志物,如核心抗體(抗HBc)、e抗體、e抗原等是否為陽性。如果為陽性則說明感染了病毒,在這種情況下,再注射乙肝疫苗也可能不會產生抗-HBs。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缺陷者:有類似情況的人不易產生抗體,如晚期腎病、器官移植后、艾滋病感染者等。
打了乙肝疫苗不產生抗體者,可以加打一個療程;如果還不產生抗體,應注意排除是否為隱匿性或低水平乙肝病毒感染者,以及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變異情況。以的復查工作須在水平較高的正規醫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