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血虛與西醫貧血
中醫血虛與西醫貧血
中醫學中所言的血虛證和現代醫學所言貧血不同。中醫診斷為血虛證主要是通過臨床表現來診斷,凡面色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爪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婦女經量少色淡、經期錯后或閉經、舌淡、脈細無力者,即可診斷為"血虛證",查血未必有紅細胞減少,或血紅蛋白量低的指標。
中醫認為血虛證多由稟賦不足,或脾胃虛弱,久病不愈,或瘀血內停,新血不生所致。這些因素導致血液虧虛、臟腑百脈失養,因而會出現上述血虛癥狀。 現代醫學所說的貧血,是指循環血液單位容積內血紅蛋白量、紅細胞數和紅細胞壓積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狀態。
貧血的種類較多,但臨床較為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缺鐵性貧血是由于體內貯存鐵缺乏,影響了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造成體內貯存量低的原因,主要因鐵攝入不足或需鐵量增加,或因鐵的吸收不良,或損失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