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病因及發病機制
心肌病病因及發病機制
心肌病指除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高血壓性、瓣膜性、肺源性、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亢進性等心臟病,以及心包積液、心肌炎等以外的,以心肌病變為主要表現,并伴有心功能障礙的一組心臟病。其表現特點為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栓塞現象。按病因分原發性心肌病和特異性心肌病,原發性心肌病是一組原因不明,發展緩慢,以心臟擴大為特點,最后發展為心力衰竭的心肌病;特異性心肌病是指病因明確或與系統疾病相關的心肌病。
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心臟病學會(WHO/ISFC)根據病理生理學將心肌病分為4型,即擴張型、肥厚型、限制型及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本節主要介紹較常見的擴張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據統計,在住院病人中,心肌病占心血管病的0.6%~4.3%,近年來發病率有明顯增加趨勢,青年男性發病多見。
1.擴張型心肌病(DCM) 病因未明,可能與病毒感染、基因及自身免疫、遺傳因素、營養、代謝、中毒等因素有關。其中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病毒對心肌的直接損害、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反應異常導致心肌壞死、纖維化。
2.肥厚型心肌病(HCM)病因未明,目前認為遺傳因素是主要病因,約1/3病人有家族史;還有學者認為,兒茶酚胺代謝異常、高血壓、高強度運動等均可作為本病發病的促進因子。根據左室流出道有無梗阻,將其分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和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本站經常提到,閱讀是一種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過程。所以您閱讀得越多,認識自己和世界就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