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診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中醫如何診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是一種獲得性溶血性疾患,由于免疫功能紊亂產生抗自身紅細胞抗體,與紅細胞表面抗原結合,或激活補體使紅細胞加速破壞而致溶血性貧血。中醫認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多由脾胃虛弱、濕濁內生或外感寒邪、入里化熱、濕熱交熾起病,病久耗損氣血可出現氣血、脾腎虛損。
中醫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診斷,主要根據病人的不同臨床癥狀,將其分為不同類型,而后根據類型進行治療。通常情況下,中醫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分為氣血兩虛型、氣滯血瘀型、濕熱內蘊型和脾腎兩虛型四種。
總體來說,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病癥具有起病慢,易于反復,虛實夾雜的特點,患者多為慢性起病,部分患者有急性發作史,發作期間可見畏寒、發熱、黃疸、腰背酸痛、尿色深如茶水,甚至如醬油樣等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