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可能與絨毛膜羊膜炎有關
腦癱可能與絨毛膜羊膜炎有關
腦癱,全稱腦性癱瘓,是指小孩從母親懷孕起到出生后1個月內,由于大腦非進行性病變所導致的永存的、可以變化的運動及肢體障礙,其癥狀主要在2歲前發現。小兒腦癱的病情之所以復雜,一方面是因為患兒不僅有運動機能障礙,而且還會并發癲癇、語言障礙、智力和感覺障礙等各種中樞性疾病,病情復雜。另一方面,從教育學、社會學角度說,由于孩子在發育成長方面受到影響,其成人后可能會成為成人腦癱,重者殘疾。目前,全世界新生兒腦癱的發病率為0.1%到0.5%,中國的發病率為0.18%到0.48%。最近,美國的兩項研究成果為預防新生兒腦癱的發生提供了可能。
腦癱多發于嬰兒,患病者因為大腦受損,其運動機能、語言能力和記憶力會受到嚴重影響甚至喪失。試管嬰兒、早產嬰兒和低體重兒都是新生兒腦癱的高發人群。
在新生兒腦癱患者中,有近一半的患者是足月或近足月兒。盡管引起腦癱的危險因素迄今都不甚明了,但近期研究表明,這可能與絨毛膜羊膜炎(包裹胎兒的薄膜發生的一種炎癥)有關。對于足月兒來說,預防絨毛膜羊膜炎成了預防腦癱的關鍵。
美國研究人員曾調查了23萬名出生時為足月兒的新生兒,從中隨機抽取了218名新生兒,與109名被診斷患有腦癱的新生兒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有14%的腦癱患兒被診斷患有絨毛膜羊膜炎,而218名正常新生兒中,只有4%的孩子患有絨毛膜羊膜炎。此外,進一步研究顯示,孕婦在妊娠期間出現問題,是新生兒腦癱的明顯征兆,這使新生兒腦癱的發生幾率翻了4倍。研究人員最終估計,有11%的新生兒腦癱與絨毛膜羊膜炎有關。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研究了給孕婦注射硫酸鎂對降低早產兒死亡及腦癱發病率風險的作用,試驗涉及到1062名可能有早產危險的孕婦,這些孕婦在實際推算的預產期24小時之前,都被靜脈滴注了硫酸鎂鹽溶液。滴注了硫酸鎂鹽溶液的孕婦產下的嬰兒,發生死亡或者新生兒腦癱的幾率比對照組孕婦產下的嬰兒要略低一些。比較突出的是,硫酸鎂對預防新生兒出現嚴重的運動機能障礙確實起到了實質性的作用。
通過閱讀腦癱可能與絨毛膜羊膜炎有關,我們對腦癱,可能,絨毛這些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小編也很認真的希望此文對您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