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直性脊柱炎易被誤診的原因
強直性脊柱炎易被誤診的原因
對于強直性脊柱炎的診斷,一般并不困難,但在臨床上常常碰到不典型的病例,若醫師警惕性不高,則極易發生漏診;另外,某些引起腰背痛的疾病,如脊柱、骨盆原發或轉移的腫瘤,腰椎間盤突出等,也常易被誤診為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早期僅表現為腰骶、下背部疼痛及晨僵,常不引起注意而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有半數病例延至發病3年以后才被確診為本病。
在臨床上,強直性脊柱炎需同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椎間盤突出癥、急慢性腰肌勞損等鑒別。
強直性脊柱炎與風類濕關節炎有哪些區別呢?
1.強直性脊柱炎隨種族而異,類風濕關節炎則是世界性分布。前者有明顯的家族史,而后者則不很顯著。
2.強合性脊柱炎多見于10~20歲發病,高峰在20~3O歲,而類風濕關節炎可見于各年齡組,高峰在30~50歲。強直性脊柱炎男性多見,而類風濕關節炎則女性遠多于男性。
3.強直性脊柱炎常為少關節炎,非對稱性,下肢關節受侵多于上肢關節,大關節受累多于小關節。類風濕關節炎常為多關節炎,受侵關節呈對稱性,大小關節皆可受累,侵及上肢關節如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較侵及下肢關節多見;強直性脊柱炎多影響髓關節,而成人類風濕關節炎很少如此。強直性脊柱炎很少侵及顳頜關節,類風濕關節炎則有半數以上受累。
4.強直性脊柱炎幾乎全部有骶髂關節炎,而類風濕關節炎則很少有。前者可影響全脊柱,一般由腰椎上行發展至胸椎、頸椎,而后者一般只影響頸椎。
5.強直性脊柱炎無類風濕結節,而類風濕關節炎則可見到。前者可引起主動脈瓣關閉個全,而后者較少引起臨床上可查出的心臟瓣膜病。
6.強直性脊柱炎只少數引起肺上葉纖維化,而類風濕關節炎肺部表現為結節、胸腔積液和肺纖維化。前者類風濕因子多陰性,而后者多陽性。
7.兩者的治療對藥物反應亦不盡相同,如金制劑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療效為5O%以上,而用于強直性脊柱炎則無效。
骨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炎,多在中年以后發病、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患者以老年女性比男性多見。發病的關節多為負重的關節和活動范圍較大、活動頻繁的關節,如指間、膝、髖、頸椎、腰椎等關節。胸椎和腰椎患了骨關節炎,則腰背部感到酸痛,活動時加重,彎腰受到限制。
脊柱結核患者早期多有消瘦、乏力、食欲下降、盜汗等癥狀,繼而出現疼痛、脊柱強直、肌肉萎縮、肌肉痙攣,部分病人后期因椎體破壞塌陷而產生脊柱后凸畸形,臨床上極易與強直性脊柱炎混淆。脊柱結核嚴重時,可引起下肢癱瘓及神經異常,X線可見以椎體破壞為主,椎間隙變窄,在短期內椎體可發生楔形改變,但不出現廣泛的韌帶鈣化。骶髂關節多不受累,若合并骶髂關節結核,則病變常累及單個關節,X線改變為關節面有囊性骨質破壞,而軟骨下骨硬化不明顯。B超檢查可較準確地診斷有無冷膿腫及其大小、形態等關系。
急性或慢性腰肌勞損多出于外傷或運動引起。通常疼痛為放射性,以骶髂關節處最嚴重,無肌肉痙攣,若有也很輕微,脊柱運動功能良好,血沉、C反應蛋白正常,X線檢查無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