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萎縮的飲食
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腦萎縮的飲食的具體內容:
腦萎縮的飲食
腦萎縮多發生在65歲以后,且女性多于男性,隨著年齡增長,其發病率也逐漸增長。中醫認為,腦萎縮多為年老體虛,五臟疲憊,腎陰虧乏,精血不足,心腎不足,髓海空虛,腦脈失養所為故步入花甲之年后,應注意養陰益腎,填精補髓,以改善記憶,增強智能,消除疲勞,以防止腦萎縮的發生。可選用下列食療方法。
1)魚頭燉冬菇:鰱魚頭1個,冬菇、肥肉,調味品各適量,人參粉3克。將魚頭切為兩半,放入蔥、姜、料酒腌2小時把肥肉片,魚頭,冬菇同放盆中,加清水,食鹽適量,上籠蒸至30分鐘左右,再放入黃瓜絲,蔥花,香菜,味精姜末,香油參粉即成。可聰腦明目益智,適用于腎陰不足,髓海不充所致心悸,失眠,步態不穩,視物模糊,癡呆等。
2)豬脊髓甲魚湯:豬脊髓 200克,甲魚1只,調味品適量。將甲魚用沸水燙死,去甲殼,內臟,頭、爪,豬脊髓洗凈備用,將甲魚肉與蔥,姜同放鍋中,武火燒沸后,改文火煮至甲魚肉待熟時,下豬脊髓、煮沸、再下胡椒,味精、精鹽、料酒等,煮熟服食。可補氣血,填腎精,強腰脊,聰腦目,對老年性癡呆,腦動脈硬化,腦萎縮等,有良好的補益食療作用。
以上內容是由康網的小編為您介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