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癥狀
繼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癥狀
繼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癥狀取決于血小板減少程度和機體的反應,出血是在骨髓巨核細胞失代償后出現,可有皮膚瘀點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等。嚴重病例全身皮膚發紅,繼之發熱,寒戰嚴重出血包括口腔黏膜出血大皰、胃腸道出血、血尿、肺出血、顱內出血等;某些服用奎寧的病例兼有微血管病性貧血,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
病毒感染所致血小板減少如肝炎后再生障礙性貧血,有肝炎損傷的臨床表現。再生障礙性貧血在出現血小板減少后,繼之出現紅細胞系和粒細胞系增生低下,以貧血為主要表現,常出現感染。MDS出現巨核細胞減少致血小板減少外,出現紅細胞系、粒細胞-單核細胞系病態造血。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癌轉移等,因惡性腫瘤侵犯骨髓使巨核細胞生成減少和抑制其成熟,致血小板減少外,臨床有原發病的癥狀和出血表現。病程中隨疾病的緩解血小板可恢復正常。藥物引起免疫性血小板減少,從攝入藥物到引起免疫性血小板減少,臨床上常有一潛伏期。該期長短不一,奎寧及奎尼丁類可短至數小時,安替比林類約2周,吲哚美辛(消炎痛),金鹽等可長達數月。
本癥本身可并發胃腸道出血、肺出血、顱內出血、血尿,甚至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常為致死的原因。其他視疾病不同而并發癥不同。